第八章 家庭簡說——聰明的女人用言語營造家庭的溫馨 教育孩子也要講究語言藝術
英國心理學家認為,語言是成年人與孩子溝通的重要途徑。而如何能與自己的孩子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所熱心關注的問題。無數父母為此煩惱,家裏充滿嗬斥和吵嚷聲,可是問題卻解決不了。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沒有掌握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語言技巧。做一個稱職的家長,首先要學的第一課就是——學會與孩子說話。
教育專家尹建莉曾指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單位,媽媽是這個教育單位裏的老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媽媽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
學會和孩子溝通
趙女士搬了新家,看著剛裝飾好的新房,心裏別提有高興了。晚上,她和老公都要加班,隻好讓女兒自己在家。
可是當她回到家後,卻發現潔白的牆壁上被女兒畫得亂七八糟,還寫上了“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幾個大字,她正想批評女兒,女兒興奮地跑過來對她說:“媽媽,你看我畫得好嗎?”
一瞬間,趙女士放棄了訓斥女兒的想法,她和藹地對女兒說:“你畫得非常好,謝謝你。爸爸媽媽也同樣愛你。不過,你看這潔白的牆壁,被你畫上了畫,寫上了字,就像別人在你白白的小臉上寫字一樣,你會高興嗎?所以說牆壁也會十分難受的。以後記住不要在牆上畫畫,應該在紙上畫,最好是在自己的圖畫本上畫,那樣多好啊。”
女兒看看被自己畫得亂七八糟的牆壁,又摸摸自己的臉,羞愧地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嗯,這才是媽媽的乖寶貝。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所以媽媽不怪你。不過星期天要和爸爸媽媽一起給牆壁洗臉,好嗎?”“好啊,我要給牆壁洗臉,讓它幹幹淨淨的。”女兒拍著小手說。
故事中的趙女士是一個聰明的媽媽,她十分懂得與自己的女兒溝通。然而,在我們周圍,有許多母親喜歡用成人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孩子的行為,喜歡用命令的方式和孩子講話,這是不科學的。
長期以來,傳統給予家長太多的權力,習慣於居高臨下,高高在上,總認為句句是真理,認為孩子的腦海裏還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所以任憑父母在上麵塗抹和勾畫。但事實上孩子也該有思想的權利,有人格和尊嚴上的平等。他們希望父母能夠給予他們同成人一樣的尊重和平等。父母隻有平等對待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做孩子心靈的朋友,用童心對童心,與孩子平等交流和對話,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和尊重,才會聽父母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