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業升遷的彼岸還有生活
勤奮是所有升遷的開始,這在德國的企業裏有一個似乎客觀的標準:時鍾、出勤被看成是忠誠和想工作的證明,緊張被認為是地位的象征。企業管理人員平均每周在辦公室度過46小時,高級管理人員甚至在辦公室度過70小時。懶漢才按時下班。
“領導人員往往把80%的精力用在工作上”,漢諾威的社會心理學家林內韋認為。這導致一係列後果。首先對私人生活來說,朋友沒了,自己的業餘愛好得不到滿足,缺少運動導致了健康問題。在管理者中,每兩個家庭就有一個離婚。工作能力遲早也會下降。因為即便最有力的發動機開足馬力運轉幾十年後也會壞掉。人們已經對精疲力竭症——興趣和動力迅速減退——作過充分的描述。
善於利用時間的管理者一致認為,其實隻有一個辦法:管理者必須學會像經營企業一樣來安排自己的生活。這就是說,多替自己想想,確定自己的目標並始終不渝地去實現他們。你可以確定個別興趣愛好,然後“跟自己約好時間”。應該把這種約會看得和商業約會一樣重要。由於每日忙碌,人們經常忽視這樣一個簡單的認識:在事業升遷的彼岸還有生活。
找到憂慮清除劑
現在的人越來越容易被憂慮、鬱悶所困擾,就連十幾歲的孩子也張口閉口地“特鬱悶”。好像全世界都進入了一個鬱悶時代,感受鬱悶也成了一種時髦。
憂慮其實就是一種人生的鬱悶,是最普遍的一種大鬱悶。在人生的每一個關口上,都會遇上各種各樣的不如意,比如失學、失業、失去健康、失去親人、失去青春、失去愛情、失去朋友、失去機會……因為人生就是在不斷地得到與失去中穿行,在種種人生得意與失意的故事裏,憂慮便隨之悄悄潛入了。還有更多的憂慮來自職場的煩惱、事業的不順心……
如果你也不幸陷入了憂慮,請聽聽坦普爾頓的勸誡:
憂慮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隻會浪費寶貴的時間。一位很有天賦的婦女經過認真考慮,決定當一位醫生。她覺得,醫好別人的病該是件多麼令人愉快的事啊。她可以有機會給人治病,還可以救活別人的生命。她對將來可能得到的收入想入非非,覺得這可以滿足她最大的欲望。
然後她又擔起心來,擔心要成為一名醫生得花許多時間,擔心她上學要交許多學費等等,她甚至還為許多別的事情而擔心。由於她在欲望和疑慮之間舉棋不定,這位年輕女士沒去參加學校的入學考試。她的行為導致她無法實現她的生活目標,結果便應了這樣一句古話:“憂慮就像一把搖椅,能使你搖來晃去,但卻總在原地晃動。”
我們都知道,搖椅能使人搖晃得舒適愜意。一個受到驚嚇的孩子,輕輕地把他搖晃搖晃,他就會安靜下來。身體受了傷的人,往往也會前後晃動身體,以減輕疼痛感。搖晃不但能使身體覺得舒服,它還能使精神得到放鬆,就像觀看大海的波浪有節奏地起伏一樣。然而,搖晃隻能使我們停在原地不動,卻無法使我們前進。最具破壞性和毀滅性的麵對挑戰的方式,便是憂慮重重。
詞典裏“憂慮”的解釋是“絞死或扼死,使人厭煩或討厭”。當我們憂慮時,我們就會扼製有助於我們解決問題的思想的流動、變化,我們就會窒息生命之流,使它無法自由地在我們身上流動。當我們憂慮時,我們往往進入到一種關切的狀態,有時甚至是一種焦慮狀態。焦慮的定義是:“對於可能發生的事情憂慮或不安。”你大概已經認識到,憂慮這種生活態度既不那麼討人喜歡,又很難奏效。
使我們自己擺脫憂慮的最迅速的辦法,便是接受我們所應承擔的責任,這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在《你的誤區》中,懷恩?戴厄博士寫道:“感到有罪和憂心忡忡,其悲劇性就在於,我們把自己固定在過去的時刻裏不動了。”如果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目前時刻,集中在今天,對我們的思想和感情負責,我們就能不讓憂慮妨礙我們的成功。
傑爾德太太講述了她的一段生活:“1937年我丈夫死了,我覺得非常頹喪——而且幾乎一文不名。我寫信給我過去的老板裏奧羅西先生,他是堪薩斯城羅浮公司的老板,我請求他讓我回去做我過去的老工作。我從前向學校推銷世界百科全書。兩年前我丈夫生病時,我把汽車賣了。為了重新工作,我勉強湊足錢,分期付款買了一部舊車,開始出去賣書。
“我原以為,重新工作或許可以幫助我從頹喪中解脫出來。可是,總是一個人駕車、一個人吃飯的生活幾乎使我無法忍受。加上有些地方根本就推銷不出去書,所以即使分期付款買車的數目不大,也很難付清。
“1938年春,我在密蘇裏州維沙裏市推銷書。那裏的學校很窮,路又很不好走。我一個人又孤獨、又沮喪,以至於有一次我甚至想自殺。我感到成功沒有什麼希望,生活沒有什麼樂趣。每天早上我都很怕起床去麵對生活。我什麼都怕:怕付不出分期付款的車錢,怕付不起房租,怕東西不夠吃,怕身體搞垮沒有錢看病。唯一使我沒有自殺的原因是,我擔心我的姐姐會因此而悲傷,況且她又沒有充裕的錢來付我的喪葬費用。
“後來,我讀到一篇文章,它使我從消沉中振作起來,鼓足勇氣繼續生活。我永遠感激文章中的那一句令人振奮的話:‘對於一個聰明人來說,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生命。’我用打字機把這句話打下來,貼在汽車的擋風玻璃窗上,使我開車的每時每刻都能看見它。我發現每次隻活一天並不困難,我學會了忘記過去,不考慮未來。每天清晨我都對自己說:‘今天又是一個新的生命。’
“我成功地克服了自己對孤寂和需求的恐懼。整個人都非常快活,事業也還算成功,並對生命充滿了熱誠和愛。我現在知道,不論在生活中會遇上什麼問題,我都不會再害怕了;我現在知道,我不必懼怕未來。我現在知道,我每一次隻要活一天——而‘對於一個聰明人來說,每一天就是一個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