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這樣做並不難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吝嗇自己的語言,因為你並沒有意識到一句真誠的話語對於困境中的人是多麼重要。
某紐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他把1元錢丟進賣鉛筆人的懷中,就走開了。但他又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就連忙返回,從賣鉛筆人那裏取出幾支鉛筆,並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記取筆了,希望對方不要介意。最後他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而且上麵有標價。”
幾個月過後,在一個社交場合,一位穿著整齊的推銷商迎上這位紐約商人,並自我介紹:“你可能已經忘記了我,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永遠忘不了你,你就是那個重新給了我自尊的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推銷鉛筆的乞丐,直到你跑來並告訴我,我是一個商人為止。”
同情陷入困境的人,伸出熱情之手,給予他(她)無私的幫助的確是重要的,但更為關鍵的是,我們還應讓他(她)意識到自己的自尊和價值——隻有充分相信自己以後,才有決心去擺脫困難,去證明自己絕對不是一個弱者。
2.4“刺”對我們說
《聖經》 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耶穌所有的門徒中,保羅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不但有學問,有才幹,也有統禦的能力,是當時眾教會的領袖。
可是在保羅的身上有一根刺。保羅在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上並沒有明說這根刺代表什麼。許多解經家猜測,也許是這樣,也許是那樣,意見各不相同。不論是什麼,以保羅性格之剛強,信心之堅定,他以“刺”來形容,足以見得帶給他的痛苦有多麼深切,以至於三次求告主,叫這“刺”離開他。
可是上帝並未應允他,隻告訴他“我的恩典是夠你用一生的”。上帝之所以允許這根“刺”留在保羅身上,目的是恐怕他過於自高自大。以保羅當時的地位、聲望,以及受信徒擁戴的程度,他是有資格虛榮驕傲的。上帝以一根“刺”提醒他,他既是神的仆人,就應當柔和謙卑,成為眾人的榜樣和見證。
很多時候,我們身上也有這樣的一根“刺”,或許是身體上的疾病傷痛,或許是家庭的變故不幸,或許是感情上的挫折,或許是事業上的打擊……“刺”很痛,刻骨銘心,可是隻要我們接納它,並且學習感謝,打開我們的心靈仔細聆聽內心深處最幽微的聲音,一定會聽到“刺”在告訴我們一些什麼。
2.5學會忘記
我們大多能記住恩情,但很難忘卻怨恨。事實上冤家宜解不宜結,最高的境界是記住他人給你恩澤的同時忘卻怨恨。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裏,有一次與朋友吉伯、馬沙一同出外旅行。三人行經一處山穀時,馬沙一不小心失足滑落,眼看就要掉下深穀,機敏的吉伯拚命拉住他的衣襟,將他救起。為了永遠記住這一救命之恩,馬沙在附近的大石頭上用刀鐫刻下一行大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
三人繼續旅行幾日,來到一條河邊。兩人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控製住自己,沒有還手。他一口氣跑到沙灘上,用力在沙灘上又寫下一行大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
不尋常的旅行結束了。有一天,阿裏不解地問馬沙:“你為什麼要把救你的事刻在石頭上,而把打你的事寫在沙灘上?”馬沙很平靜地回答:“我將永遠感激並記住吉伯救過我的命。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想讓它隨著沙子的流動逐漸忘得一幹二淨。”
牢記別人給予你的恩德,把它刻在石頭上,也刻在心裏,並在以後的日子裏,激勵你去幫助別人;刻意地忘掉你對別人的怨恨,把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從你的生活中忘掉,你將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