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1.善於變通才能少走彎路(2 / 2)

他不灰心,決定將錯就錯,把別人的錯誤變成自己的正確。他找到出版社,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出版社毫不留情地否決了他的想法:“這不可行!這本來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我勸你還是放棄這個想法,重新找一條路吧!”

受到了一係列的打擊,他有些心灰意冷,也有些動搖:真的是錯誤的夢想嗎?但他還是對自己說:“也許現在為時尚早,但終有一日我會證明給別人看,錯誤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適當的時候,錯也會變成對的。”

當時是1910年。後來他開始了漂泊生涯,顛沛流離間,他一直沒有泯滅被人否定的錯誤的夢想,直到有一天他遇上了他的妻子。

妻子在得知他的想法後十分讚成,鼓勵他大膽去做,不必顧慮別人的看法。於是他開始著手去做每件事,先是摘選作品,然後給潛在的訂戶發征訂單。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終於他等來了這一天,1922年,他的雜誌創刊了,受歡迎的程度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連他自己都難以置信會有這麼多的人認可了他的“錯誤”!他成功了,被幾個朋友和一些出版商否定的“錯誤”,最終被大眾所認同,成為正確和勝利的標誌。

他叫華萊士,他創辦的雜誌就是美國的《讀者文摘》。如今,這個最初錯誤的夢想至少被18種語言傳播著,全世界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讀者都可以看到它,並對它交口稱讚。

對與錯的選擇有時就是這樣的不可思議。你相信自己的堅持還是相信眾人的反對?如果握在左手裏是錯的,那麼為何不放到右手裏呢?換一個時間和地點,或許一切會恰恰相反。而且,不論夢想在哪個手中,記住,一定不要鬆手。

1.3上帝沒有這個意思

貧困的人,不一定是精神貧窮的人,他們或許就是某一領域的天才。

一位父親帶兒子去參觀凡?高故居,在看過那雙裂了口的皮鞋之後,兒子問父親:“凡?高不是位百萬富翁嗎?”父親回答:“凡?高是連妻子都沒有娶上的窮人。”

第二年,父親帶兒子去丹麥,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兒子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閣樓裏?”

這位父親是個水手,他每年都往來於大西洋各個港口之間。這位兒子叫伊爾?布拉格,他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

二十年後,在回憶童年時代的這段經曆時,伊爾?布拉格說:“那時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賣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沒地位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好在我有一位好父親,他讓我認識了凡?高和安徒生,這兩個人的經曆告訴我:上帝沒有這個意思。”伊爾?布拉格最後成功了,促使他成功的無疑是那兩位貧賤的天才。

上帝沒有讓你平庸的意思。隻要你肯用心,有個非凡的願望,你也可以成為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