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8.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個人過什麼樣的生活,很多時候是無法選擇的,而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則是靠自己主動爭取的。生活的方式有各種各樣,究竟哪種方式屬於你就好比穿鞋一樣,再好的鞋子不適合你的腳,也不是好鞋子,適合你的鞋子就是好鞋子。生活就是這樣,給它一雙合腳的鞋子,它就幸福。
8.1適合的才是最美的
一個和尚因為耐不住佛家的寂寞下山還俗去了。不到一個月,因為耐不住塵世的口舌,又上山了。不到一個月,又因難耐寂寞還是下山去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對他說,你幹脆也不必信佛,脫去袈裟;也不必認真去做俗人,就在廟宇和塵世之間的涼亭那裏設一個去處,賣茶如何?這個還俗的人就討了個娘子,支起一爿茶店。
老僧的指引很對,半路子的人隻能做半路子的事。
生活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究竟哪種方式屬於你,就好比穿鞋,再好的鞋子不適合你的腳,也不是好鞋子,適合你的鞋子就是好鞋子。生活就是這樣,給它一雙合腳的鞋子,它就能幸福。
8.2完美存在
人總是在追求缺少的東西,越是少有的,越會花費時間、精力和財力去追求它。完美就是其中之一。
米開朗基羅是人類史上傑出的藝術大師,他無論雕刻還是繪畫,速度都很慢,總是花許多時間在那裏沉思、推敲、琢磨,力求作品的完美。
有一次,友人拜訪米開朗基羅,看見他正為一個雕像做最後的修飾。然而過了—段日子,友人再度拜訪,看見他仍在修飾那尊雕像。
友人責備他說:“我看你的工作一點都沒有進展,你動作太慢了。”
米開朗基羅說:“我花許多時間在整修雕像,例如,讓眼睛更有神,膚色更美麗,某部分肌肉更有力,等等。”
友人說:“這些都隻是一些小細節啊!”
米開朗基羅說:“不錯!這些都是小細節,不過把所有的小細節都處理妥當,雕像就變得完美了!”
古語雲:物以稀為貴。當人們正在丟失原本具備的東西時,它越發顯得珍貴。人們追求完美,因為完美的人、事、物少之又少,於是就去創造完美,而完美在哪裏呢?它藏於細節。越是追求完美之人越是在意細節的人。細節,不容忽視。
8.3明白容易糊塗難
“水至清無魚,人至察無徒。”這句古語道出多少人間真情。
一位中國禪師和一位日本禪師一起乘船渡過瀨戶內海。
日本禪師說:“日本的海水多麼清澈,使人想起山中湖邊那種美麗的山葵花了。”
中國禪師笑著說:“日本海水果然清澈,但這水若再混濁一點就更好了。”
日本禪師聽了很驚訝地問:“為什麼呢?”
“清澈的水,隻能長出山葵花,如果混濁一點,就能長出更美的白蓮花。”中國禪師平靜地說。
在生活中,很多事我們不能太認真、太執著,為人處也不能太過聰明機警,這樣恰恰會成為我們的短處。你聰明,比你聰明的人有很多很多,你明白,比你更明白的人更不少,所以必要時還是糊塗點好,盡管糊塗很難,但要難得糊塗。
8.4悟出自己的禪意
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如同觀廬山,遠近高低、橫看豎看,情形各不相同。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修得多少,悟得多少,看你用心多少。
從前有一位禪僧非常不滿意自己的師傅,因為他本想多知道一些禪的知識,但這位師傅卻不好好教他。於是他辭別了師傅,打算到別的地方去隨便學點什麼。一路上他遇到了許多禪師,從他們的口中才知道自己的師傅原來是世界上的名僧之一,於是便又回到了師傅的身邊。師傅一見到他便問:“你回來做什麼?”禪僧趕緊檢討自己的幼稚,並請師傅傳給他一些禪的秘密。師傅說道:“禪中沒有什麼秘密。一切萬物都為你敞開它們的本相。不論你當時在這裏之時還是你如今歸來之日,你心中所持都是相同的,什麼也沒有喪失。你還要什麼?”
但是,這位禪僧還是沒有明白,非要師傅教他,師傅答道:
“早晨起來你到老僧處給我行禮,我亦諾諾點頭;吃早飯時,你為我端粥,我吃畢後亦向你道謝;齋食之時你為老僧添菜進飯,我亦喜而食之;睡時你來問我安,我亦以禮相還。從早晨看到你一麵時起,都是你學禪的好機會。真不知道你還要我教你些什麼!如果禪中有秘密的話,也在你那裏,不在老僧處。”
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不在於別人教你多少,而在於你自己“悟”出了多少。真正用心去體會,才能在平常事物中領略到個中道理。點到為止,才能悟得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