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悟語:

這篇故事諷刺了那些疑神疑鬼、自相驚擾的人。因此,我們看到一個表麵現象,一定要經過仔細驗證再確認,不能盲目相信。

國王和大象

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有一個國王。

有一天,這個國王派人把這個國家的所有的盲人都召集到宮裏來。

盲人都到齊了,他們覺得非常疑惑,彼此議論著。國王就告訴他們,有人送給了他一頭大象,宮裏的人都對大象議論紛紛,可是都說不清楚大象到底像什麼。國王之所以把盲人都召集到宮裏來,就是希望他們能依靠自己靈敏的觸覺去感覺一下大象到底像什麼。

於是,盲人們就被帶到了一個象欄裏。有一頭大象正乖乖地站在裏麵,一動也不動。盲人們紛紛上前去摸象。

第一個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腿,他就說:“大象就像一根大柱子。”

第二個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他就說:“不對,大象就像一把掃帚。”

第三個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根部,他就說:“大象應該像樹枝。”

第四個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肚子,他就說:“大象就好像一堆大土塊。”

第五個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腰部,他就說:“大象完完全全就好像一麵牆啊。”

第六個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背部,他就說:“不對,大象就像一座山。”

第七個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他就說:“大象怎麼會像一座山呢?它應該像一塊頭巾。”

第八個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長長的牙齒,他就說:“我看你們說的都不對,大象其實就像一隻犄角。”

第九個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頭,他就說:“不對,我覺得大象就像一座塔。”

第十個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鼻子,他就說:“哈哈,我看你們真是蠢到了家,大象明明就像一根很粗的繩索呐。”

……盲人們就這樣你一言我一句地說著。

當國王走向盲人們,問他們大象到底像什麼的時候,盲人們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他們都是根據自己摸到的大象身體的一個部位來判斷大象到底長得像什麼的,因此他們爭論不休,到最後也沒有得出一個結論。

故事悟語:

沒有親眼看到東西,又沒有對事物的整體有完全的了解,是沒有辦法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的。

金斧頭

以前,有個家境貧窮的小孩叫程實。他在地主家幹活,從早幹到晚,地主還時常打罵他,說他偷懶。

一天,程實去山上砍柴。走過獨木橋時不小心把斧頭掉河裏了。程實急得哭了。一位老爺爺知道了程實掉斧頭的事,就安慰他並且幫他去撈斧頭。老爺爺先撈了一把金斧頭上來,問程實:“孩子,這把是你的嗎?”程實看到是把金斧頭,就趕忙搖頭說:“老爺爺,這把斧頭不是我的。”老爺爺又撈了一把銀斧頭上來,問程實:“孩子,這把是你的嗎?”城實看到是把銀斧頭,就趕忙搖頭說:“老爺爺,這把斧頭也不是我的。”老爺爺這次撈了一把鐵斧頭上來,問程實:“孩子,這把是你的吧?”程實一看,是自己那把斧頭,就高興地接過了斧頭,不停地說:“謝謝老爺爺。”老爺爺誇程實:“你真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你會永遠快樂和幸福的。”老爺爺說完就不見了。原來老爺爺是位仙人。他那把斧頭也變得砍柴特別快,很快就砍了一擔柴。地主見程實很早回來,又罵他偷懶。程實把事情告訴了他,地主氣得罵他是個大笨蛋。

第二天,地主裝成一個打柴的窮人,走到那座獨木橋上,把斧頭扔進了河裏,故意放聲大哭。老爺爺又出現了。他跳下河,撈起了一把鐵斧頭給地主。地主忙說:“這把不是我的。”老爺爺又下河撈了一把銀斧頭上來,地主眼睛一亮,說:“銀的也不錯,最好是把金的……”老爺爺把銀斧頭丟在地主腳邊,又跳下河,撈了一把金斧頭上來。地主看到金斧頭,激動地奪過老爺爺手中的金斧頭,又撿起地上的銀斧頭,高興極了。老爺爺一閃就不見了。地主拿著金銀斧頭跳著、蹦著,一不小心一腳踏空,跌到河裏淹死了。地主死了,程實就回到了自己家裏,用自己那把斧頭,天天砍柴去賣,生活過得很不錯。

故事悟語: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一個熱愛勞動、誠實善良的人,千萬不能撒謊騙人、過分貪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