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兩年過去了,求婚者來得少了,雖然還是會有人上門來,可是來的人檔次已經低了一級。姑娘一看,說:“也不瞧瞧自己的樣子,想和我結婚,簡直是異想天開!比你們條件更好的,我都拒絕了。你們還好意思上門?我可不著急嫁人,如今的生活過的挺好,我白天玩得快活,夜裏睡得安穩。”

這批求婚者也被拒絕了。從此登門提親的人越來越少。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再也沒有人來提親了。而姑娘再也不是曾經那個美麗的少女了。她每天無所事事,因為自己往日的朋友們都已經出嫁了,隻有她,就好像被人遺忘了一樣。

姑娘照照鏡子,不禁傷感起來,時間帶走了她的美貌,沒有人再會喜歡她了。高傲的美人不再挑剔了,決定要趕快嫁人。恰好有個人向她提親,她馬上就答應了,而且心裏很高興,盡管她的新郎有點殘疾。

故事悟語:

不知道滿足,就會失去很多機會,不懂得適可而止,到頭來還是一無所有。

囫圇吞棗

大家都來到了一個朋友家做客。飯後,客人們坐在一起聊天,聊著聊著,主人就拿出了梨和棗子讓客人們吃。客人們看著梨和棗子,就討論起了吃梨和吃棗子的好處與壞處。

一個客人告訴其他人說:“吃梨是對人的牙齒有好處的,但是一定要少吃一點,吃多了是會對脾造成傷害的。然後,棗子呢,恰恰與梨相反,它是對脾有好處的,可以健脾;但是也不能多吃,吃多了對牙齒有害處的。”

大家聽了,恍然大悟,又都問道:“這樣很不好呢,多矛盾啊,怎麼辦呢?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客人中有個青年人,一直聽著他們的談話,他呆頭呆腦的,聽了客人們的問題,他想了想,傻傻地說:“我剛才倒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可以做到兩者兼顧,吃梨的時候不會對脾造成,又對牙齒有益;而吃棗子的時候呢,不會對牙齒有害處,又可以健脾。”

客人們聽了,都覺得很驚訝,迫不及待地說:“那麼你快說說看,是什麼好辦法呐?”

這個青年人就不緩不慢地說:“吃梨的時候,就嚼一下,不要咽下去,這樣就對牙齒有益了,而沒法傷害到脾了;吃棗子的時候,就不要嚼了,一口把它吞下去,這樣就傷害不了牙齒,而還是可以健脾的。”說完,這個青年人還自我感覺很良好,覺得自己說的很有道理。

客人中有個人跟這個年青人很熟,聽他這樣一說,就開起了他的玩笑:“你真是囫圇吞下一個棗啊!”

在場的人聽了他的話,都哈哈大笑起來。

故事悟語:

“囫圇吞棗”現在已是一個成語,比喻對所學的東西不加以深入理解,就籠統地接受了,隻知道表麵意思,而不懂得實際意義。

道士救虎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山上,住著一位道士。

有一天晚上,山上發了洪水,村裏的茅房小屋都被洪水衝得漂浮起來了,滾滾流下。村裏受到洪水衝刷災難的人,有的跨在屋頂上,有的騎在木頭上,都哭著喊著鬧著,向其他人求救,現場十分混亂,各種聲音交雜在一起,充斥在空中,非常嘈雜。

住在山上的道士,沒有遭受到洪水衝刷的災難。他準備去救那些被洪水困住的人。道士準備了一艘大船,披著蓑衣,戴著鬥笠,親自站在大船裏,在水邊,指揮著那些會遊泳的人先遊到船邊,然後抓住繩索,道士再把他們拉上船來。那些不會遊泳的人,有的被大水衝過來了,道士馬上扔出去木板和繩索,讓他們浮在木板上,再依靠繩索上岸。道士這樣做,救活了很多人。

第二天一大清早,在船上的人們看到有東西在水中漂浮著,仔細一看,才發現是一個動物的頭,一頭野獸漂沒在波濤之中,它左顧右盼著,好像也在向人求救的樣子。

道士看到這一幕,心生憐憫之情。對周圍的人說道:“這也是一條生命啊,一定要趕快救它。”其他人都說那很有可能是一頭老虎,他們都勸道士不要去救它,但是道士還是很堅持,人們也沒有辦法,隻好讓道士去救了。

道士告訴駕船的人要去救它。道士用木板把它接到船上,果然是一頭老虎。人們嚇得都躲開了。開始的時候,老虎因為在水裏泡久了,還有點迷迷糊糊,還沒有恢複精神,它坐在地上,舔自己身上的毛。等船一靠岸,老虎也差不多恢複了。它瞪起眼睛盯著道士,跳上去把道士撲倒在地。船工們看到這一幕,馬上奔過來救道士。幸虧他們,道士才沒有被咬死,但是他已經受了很嚴重的傷。

鬱離子說:“這是道士的過錯。他明知道那不是人,還是救了它,這不是道士的錯嗎?”

故事悟語:

擁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固然是好的,但是在關鍵時刻,對待敵人,千萬不能心慈手軟,而給敵人任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