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整個地下世界生存了大約五千多的由微小生物突變進化來的種族,這些種族最小的體型跟微小生物差不多大,肉眼看不清,最大的已經有差不多核桃大小了。
菌毯上遍布的傘狀柱體隨著時間的推移,生長的越來越高,細細的枝幹頂著傘狀冠頭,磷火已經可以存在七天才會滅亡。
這些磷光雖然光芒微弱,但是無數的磷光組合在一起,就是微弱光芒的海洋,洋洋灑灑的照亮著地下世界。
蟲子在經過多次的更新換代之後,整體的體積變得細長了,以便於穿梭在菌毯和泥土的縫隙之間。
因為沒有微小生物那突變進化的能力,在微小生物越來越多種多樣的情況下。
麵對某些強力的突變種族,抵抗不能的蟲子,漸漸的進化出細長的體型。
這種體型讓蟲子可以更快的脫離戰爭,更方便的找尋可以欺負的種族。
彈了彈爪子,將落在指甲上的上千隻飛蟲彈走,張若活動了一下枯瘦的身體,龐大的身軀抖落山石般的灰塵。
五百年未曾動態的身軀,已經快要石化,巨獸的體型看上去好似骷髏一般,鱗甲中看的清楚骨骼的痕跡。
在這個地下世界,此時有著磷光照亮整個世界,雖然光芒很微弱。有著遍布地下世界二分之一的菌毯供給幾千個種族以食物。蟲子又與其他種族的戰爭,給予了菌毯生長的養分。
這個世界已經開始漸漸有了生機,雖然這點生機很微弱,可能某次地震就會消散。
生態的結構也非常單一,這麼長的時間內,張若一直控製著這些生物,讓他們組成食物鏈的關係。
但隻要出現一次生物的突變,可能就會毀掉整個地下世界。
原本隻是實驗的地下世界,隨著生物漸漸的豐富飽滿,隨著耗費在其中的心神越來越多,張若心中關於《戊土決》的闡述也越來越多,各種想法充斥著張若的意識海。
山丘上,雖然身軀已經枯瘦如柴,但是張若依然傲然的站在山丘的頂端,俯視著下麵的世界。
這是真正創造出的世界,雖然這個世界因為隻是無魔的世界,沒有超凡因素存在,但是張若還是感覺到了一種創造之神的感覺。
這種感覺跟《玄水訣》時的海獸不一樣,那時候的海獸是提供適合生存的環境給予那些生命,是在改造環境,讓惡劣的環境變得稍微好那麼一點。
而《戊土決》的巨獸,一開始隻是實驗的性質,隻因為沒有看到最清晰的道路,從而選擇了一條小路。
結果這條小路,卻讓張若心中的靈光越發閃耀澎湃。
靜立高處,張若沒有走下去,巨獸那可以比擬台灣島三分之一大小的身軀太過於龐大,每一步走下去,都會對這個地下世界現在的生態造型影響。
如果是在一個生態結構穩定,食物鏈健康豐富的世界,張若可能會時不時的到處逛一逛,活動活動筋骨。
但是在地下世界,張若從生態環境開始建立的時候,就已經很少走動了。
強大的身軀,可能一不注意就會踩死某個生物,菌毯在張若巨獸的腳下也隻有被踩成碎泥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