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B”汽水的成功完全得益於這位商人的聰明才智和對於商機的把握。
奧斯本道出一個明顯的真理,他說:“每個人都是有一些創造力,但是大多數人沒有學會去應用它。”
培養:怎樣鍛煉創新能力
在佛羅裏達州柑橘地帶下方有一個小鎮叫做溫特·海芬。它周圍的鄉間都是農地。確實,這兒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完全不能吸引遊人的地區。因為它與世隔絕。它無海濱,無高山,隻有一些微微起伏的小山,在山穀有一些小湖,此外還有一些長著絲柏的沼澤地。
理查德·波普買下這塊沼澤地的一部分,用籬笆把它圍住,建造了絲柏花園。
波普知道:唯有通過有創意的宣傳點子,才能把公眾吸引到這麼荒涼的地方來。他首先參與大眾攝影事業。他在絲柏公園開設了一家攝影器材商店,向旅遊者出售膠卷,然後教他們如何拍攝花園的特殊鏡頭。他雇請技術高超的滑水運動員,請他們作了精彩複雜的表演。這時,他用高音喇叭向公眾宣稱他們應當用什麼樣的相機框架拍攝這些動作。這些旅遊者帶回去的精彩照片就給波普作出最好的宣傳。
好的創意勝過資金上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展現創造力的過程,你的創造力,決定了你的成功大小。要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要挖掘自身的想象力,敢於大膽提出設想。
想象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活動形式,是大腦突破固有知識束縛的非邏輯性重組。當年英國科學家赫胥黎麵對新發現的巨蜥龍化石,大膽地提出了鳥的起源可能與恐龍有關的想象,這在當時的確與一個笑話差不多。但如今,鳥是由小型獸腳類恐龍演化而來,這一學說經反複研究已得到世界科學界的普遍認可。愛因斯坦想象自己以光速運動,魏格納在地圖麵前想象幾個大陸板塊分裂後慢慢地漂移……這些都非常大膽,但他們的理論最終開創了新時代。這說明,人類的進步與發展,往往伴隨著豐富的想象力。人們隻有借助豐富的想象力,才可能提出新的設想,從而實現新的發現與創造。
2.要勤於思考,麵對司空見慣的不起眼的事物也要深入思索。
蜘蛛吐絲結網的現象太正常了,誰也沒有在意。法國人卜翁卻由此開始思考人類造絲的可能,經深入研究,人造纖維走入人們的生活。落地電風扇的立柱可以伸縮升降高低,這好像很簡單。一位上海小學女生卻很用心地思考這一結構還可以有什麼用途。結果,結合上體育課的需要發明了升降式籃球架,產品很暢銷。這些發明創造說明,看似尋常的事物充分思索就可以產生新的創意。
3.要努力打破固定的思維方式,采取逆向思維、橫向思維、發散思維等多種方式思考問題。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製鞋廠先後派兩名推銷員去某小島推銷產品。前者認為島上的居民都不穿鞋,根本沒有市場;後者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問題,認為島上的居民都沒鞋穿,市場大得很,獲得了推銷成功。德國一家造紙廠出了一批廢品,筆尖一接觸墨水就化開,根本無法使用。一名職工經過逆向思維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其易滲水的特點來做吸墨水紙,申請了專利,取得良好效益。可見打破常規的方式思考往往可以產生新的發現與創造。
4.要打破思維定勢,要改變原來的思維方式,就必須學會抵製促使你順應社會習俗的各種壓力。
要打破思維定勢,別人或許會認為你這是離經叛道,然而,要自己思考問題,就要準備付出敢於挑戰世俗的代價。人們可能會說你別出心裁,標新立異;“正常”人可能不讚許你,甚至會孤立你。其實,既然你否定了其他人所信奉的行為標準,他們自然會不以為然。你會聽到人們經常提出這樣的一種論點:“如果每個人都僅僅遵守自己意願遵守的規定,那我們的社會將會成為什麼樣子呢?”對這種說法的一個簡單答複便是“大家不會都這樣做的!”我們社會中大多數人都習慣於依賴世界、循規蹈矩,因此他們不可能都這樣做。我們在這裏絕不是鼓吹無政府主義。我們並不希望破壞社會秩序,隻是希望在維護社會秩序的情況下,掙脫那些毫無意義的“必須”、“應該”的條條框框,使個人得到更多的自由。即使是合理的法律與規則也並非能適用於各種場合、各種環境。我們要努力爭取的,不必總是嚴格按規矩辦事。不必時時刻刻考慮社會環境的需要,否則,你就是一個毫無主見、隨波逐流的人。
日常工作中並不缺少創新點,我們經常受到思維定勢的束縛發現不了。其實,隻要我們能努力改變思維方式,在每個崗位上都可以發現創新的機遇。讓我們每名職工都從自身的思維創新入手,全身心地投入到企業創新工程中吧,隻要能自覺打破思維定勢的障礙,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新的創造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