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漣這份奏疏,是東林黨人投向宦官的一顆炸彈,也是刺向方從哲的一把尖刀。因為方是內閣首輔,朝廷第一大臣,是他不究治崔文升,楊漣才要求把崔文升送法司治罪。
朱常洛得到楊漣的上書,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立即下令第二天在乾清宮召大臣,並讓朱由校也參加召見。
八月二十六日,朱常洛病情沉重,還伴有痰喘諸症。這一天,他強打著精神,再次於乾清宮召見大學士方從哲、劉一燝、韓爌、英國公張維賢、吏部尚周嘉謨、戶部尚書李當華、禮部尚書孫如遊、兵部尚書黃嘉善、刑部尚書黃克纘、左都禦史張問達、給事中範濟世、楊漣,禦史顧造等人。
朱常洛在東暖閣內禦床上,半倚著身子,靠著小幾。皇長子朱由校、皇五子朱由儉當時也都侍立於前。
大臣們問安後,朱常洛見大家稍微向前移近一些。接著說:“朕見到你們很高興。朕在東宮感寒症,調溫未愈,值皇考妣相斷大喪,典禮殷繁,悲傷勞累。朕不進藥已兩月餘。卿等大臣勿聽小臣言。”所謂“小臣言”,是指外麵流傳的朱常洛病起於女寵。說完,他怕自己的聲音太小,各位大臣沒有聽明白,又叫朱由校重複一遍。
這朱由校雖然一天到晚隻知玩樂,不問政事,但為人倒還聰明。他明白父親讓他重複一遍的用意,不僅是怕大臣們沒有聽明白,更重要的是希望他能記住父親所說的話。於是他一五一十地重複了一遍。又因為事關重大,他把這些話牢牢地記在了心裏。後來,他就一直堅持這麼說。
方從哲請求說:“皇太子已經16歲了,應該讓他移居慈慶宮。”
朱常洛非常不放心地說:“不能讓他到別處去。”
方從哲說:“請聖上審慎用藥。”
朱常洛說:“朕十多天都不服藥了。”
過了一會兒,朱常洛傳旨,要封李選侍為皇貴妃。西李選侍立即從後麵挽著16歲的皇長子朱由校的胳膊出來,大為不滿地將皇長子朱由校推到前麵。
李選侍見朱由校沒有吭聲,就直接對朱常洛大聲說:“我要封皇後!”朱常洛沒有答應。群臣見狀,十分驚訝,立即退出。
由此可見,朱常洛雖然在美女麵前不能自持,但他內心對鄭貴妃和西李先侍還是有清醒的認識的。鄭貴妃封後願望的落空,應該是朱常洛和禮部孫如遊的雙簧戲。三十九歲、長期在宮廷鬥爭中成長起來的朱常洛完全具備這個政治能力。他重用曾經支持自己的東林黨人,也體現了他的清醒。在崔文升進藥後,他幹脆不吃藥了,除了對醫官們醫術的不信任,也怕被暗算。不過,他最終沒有躲過李可灼這一劫,這也是有病亂投醫。
八月二十九日,朱常洛又一次在乾清宮召見內閣首輔方從哲等十三名大臣,此時他已經預感到自己病勢沉重,命在旦夕。當朱常洛伸出有些顫抖的手握住方從哲的手,說:“朕這幾日頭目眩暈,身體軟弱,不能臨朝,一切大事都煩先生操勞了。”
方從哲趕緊道:“萬歲天恩浩蕩,從哲敢不竭盡全力報效國家?”
朱常洛說:“朝中政事先生可代朕朱批,太子生性懦弱,也望先生扶持,後宮妻妾尚未來得及冊封,先生可依舊例擬定名分。”這幾句話無疑是交代後事了。
方從哲:“原定頒旨冊立太子之日期應移到近期,早日辦完此吉祥大典使皇上心中得到安慰。”
朱常洛因此回頭看太子,訓示道:“你們輔佐他成為堯舜之君。”
方從哲忙安慰說:“萬歲春秋正富,偶染小疾,原無大礙,望安心調養,千萬不要誤信流言,作踐龍體。”
朱常洛搖了搖頭突然問道:“壽宮可曾齊備?”
方從哲感到十分為難,思索了一陣才說:“萬歲放心,大行皇帝已安葬完畢,天壽山地宮於前天開始複土……”
沒等他說完,朱常洛打斷說:“朕問的是朕之壽宮。”
方從哲慌忙顫聲勸道:“太醫院禦醫已稟報,萬歲目前不過是體質虛弱而已,哪裏會有天崩地裂的事?”
朱常洛厭煩地說:“太醫院一幫庸醫,朕信不過。”
“萬歲若信不過太醫院,臣當再次傳檄天下,廣召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