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每天改變一點點

父母給孩子的最大祝願大都是希望他天天向上,至於這個“天天向上”究竟是什麼意思,恐怕沒有多少人深究過。有人會說,這還不簡單嗎,天天向上就是讓孩子每天學習進步,掌握更多的知識。如此說來,身為家長,自然是不需要天天向上的了。可是,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不需要天天向上了嗎?

生活是一場永無休止的努力過程,正如逆水行舟,你若不奮力劃槳,那你早晚會被生活的激流衝得麵目全非,叫苦或者抱怨都無濟於事。過日子,非天天向上不可。所謂的天天向上,它的真實含義是,每個認真生活的人都需要不斷克服自身的弱點、抗爭人性的懈怠。那些認為自己無須天天向上的人,其實對生活采取的是一種消極漠視的態度。他們認為過日子就是隨波逐流,認為改變自我就是和自己過不去。這裏,我不想對這些生活中的懶漢說三道四,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不過,我還是要跟大家講講下麵這個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皮鞋”由來的故事。很久以前,人們沒有鞋子,都赤著雙腳走路。有一天,國王到某個偏遠的鄉間旅行,路麵崎嶇不平,而且散落著很多碎石,國王的腳被紮得又痛又麻。於是,接待他的地方官員就在他經過的地方鋪上一層牛皮,國王走在牛皮上覺得非常舒服。回到王宮後,善良的國王下了一道命令,要在自己王國的所有道路上都鋪上一層牛皮。他認為這樣做,大家走路時腳就不會痛了。可是就算殺盡國內所有的牛,也湊不到足夠的牛皮來鋪路。麵對國王這個善意卻荒唐的想法,大家都隻有搖頭歎息。一位聰明的官員大膽向國王提出建議:“英明的陛下啊,為什麼您要犧牲那麼多頭牛,花費那麼多金錢呢?您何不隻用兩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腳呢?”國王聽了十分驚訝,他為自己的愚蠢而感到羞愧。於是,他立刻收回命令,采用了這個建議。據說,這就是“皮鞋”的由來。

以國王的權勢尚且肯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世界,何況我們這些凡人呢?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有三種人:第一種人是幸運兒,他天生與這個世界很融洽,能夠自然地適應這個世界;第二種人是天才,他發覺這個世界問題實在太多了,處處不合自己的心意,因此意識到自己需要作出改變,而且他也成功了;第三種人是凡人,他也發覺這個世界問題太多,不符合自己的需要,隻是自己不肯改變,每天都怨天尤人,結果抑鬱而終。

第一種人可以說隻存在於理想之中,第二種人,太少了。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都屬於第三種人。既然這樣,你能接受第三種人的結果嗎?如果不能,那麼,請從今天起開始改變自己。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改變自己,我們究竟要改變什麼呢?

著名的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經由改變態度而改變自己的生命。”不錯,我們最需要改變的,就是我們的態度。培養一種凡事都可為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當你看到半杯水時,你會怎麼形容它?是一杯半滿的水,還是一杯剩下一半的水?當想到交通標誌時,是先想到紅燈,還是綠燈?你的人生態度就在這些細微的地方表現出來了。記住,一個樂觀的人當鞋子磨破時,他隻是覺得更加“腳踏實地”了。然而太多的人都固執地認為為自己無須改變,或者是即使認識到需要改變也無力拿出實際行動來。

這本書正是要挑戰人們“無須改變”的觀念。本書涉及到尋常人生活中普遍會遇到的生活難題,通過對這些難題的深入分析,找出破解的思路。這本書追求的目標,就是通過潛移默化的引導,讓那些束縛我們的精神枷鎖不攻自破。

人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超越人性固有的弱點。這是毋庸置疑的,與此同時,人有時又不得不留個心眼兒,因為我們要應對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想到這個問題,我總會想到兩個人:老子和韓非子.老子眼中的社會是一個充滿溫情的社會,而韓非子眼中的社會卻是冷冰冰的。我總覺得韓非子是聰明的,卻是可憐的,因為他內心必定痛苦萬分。我也總擔心老子,如果他真的隻是看到一個充滿溫情的社會,他是不是有可能會吃虧?

我相信聰明人居多數,但並不希望他們因此心中缺少溫暖。因此,本書的後半部分極力倡導在適當的自我保護下,努力相信這個社會的溫情與關愛。正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聰明更多的是用來保護自己,而不是去謀取非正義的利益。

最後,我祝福每一位拿到本書的讀者,每天改變一點點,成長一點點,世界將因你而精彩! 編者

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