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輯 命運隻有足夠柔韌,才能承受苦難的擠壓 總有一種觀點存在(1 / 1)

第10輯 命運隻有足夠柔韌,才能承受苦難的擠壓 總有一種觀點存在

一個西班牙海員、一個菲律賓大學生、一位哲學家和一位批判注意者,4個人同時前往哲倫遇難的馬克恩島旅遊。他們見到一塊用英文書寫的黑底白字的兩麵左右碑。

碑的一麵記書:時於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率領眾人於此擊潰西班牙侵略者,殺死魁首斐迪南、麥哲倫。菲律賓人在拉普拉普指揮下抵禦了一次歐洲人的入侵。

碑的附近還塑有原狀普拉普威嚴的銅像和砍殺麥哲倫的英武畫麵。

碑的另一麵記述:時於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麥哲倫與馬克恩島奠長在拉普拉普率領的眾人交鋒,身受重傷,殉命與此。其後,船隊改由埃爾卡諾率領,於第二年9月6日泊歸聖羅卡港,首次完成環球航行。

西班牙船員看了這首先產生不平。他說:“一個愚昧的奠長在狹隘的地方主義衝動下殺死了讓人類認識轉折文明飛躍的航海家,這本身已是曆史的一大悲哀,怎麼反在達裏塑起了奠長的銅像,還有那麼殘忍的畫麵?”

菲律賓大學生聽了不以為然,說:“不,那年麥哲倫在塞普島受到熱情的招待,也為船隊補充了足夠的糧食蔬菜,隻是因為這個不大的馬克恩島的待民不願接受麥氏的傳教和洗禮,難道他就應憑手中的槍炮殺戮無辜的島年?公理何在?這完全是侵略者應有的下場。

哲學家笑了笑說:“我看這兩麵就是曆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典範,它既維護了民族尊嚴,又記述了曆史的真實,既緬懷了艱難的人類文明過程,又讚歎了民族主權的莊嚴。聰明的曆史在這裏凝成了琥珀!”

批判主義者十分感冒這種哲學遮蓋下的折中調和。他說:“沒有善惡的任何說法都是滑稽的。”沒有惡就等於沒有靈魂。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居然刻在一麵碑上,這究竟是拉普拉普的悲哀還是麥哲倫的不幸?究竟是我們判別的低下還是有人故意製造迷團?

他們誰都理由十足,他們誰也沒有辦法說服誰。而事實上,誰也將無法說服誰。也因於此,這世上的許多沸沸揚揚的雄辯與言論就此而生。

這不知道菲律賓的這兩麵石碑,想要告訴世人什麼更深奧的道理?再以後的歲月裏,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將為此爭論不休。我的結論是,在這個世界上,不論你的觀點如何,總會有另一種觀點存在,對於同一個問題,一千個人從一千個角度看待他們,就會有一個不同的結論,但很多時候,你與別人的看法不同,這並不證明你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