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野心”這個詞相信很多讀者並不陌生,它在生活當中也經常被提及,如果在一個比較正式的場合,你誇一個不是很熟的朋友有“野心”,相信他肯定不會高興。因為大家覺得“野心”這個詞不是一個光明的詞彙,大家都心照不宣,還是避而不談為好。然而,如果當你誇獎某個人很有信心時,他就會很感激你,因為信心是大家公認的褒義詞,誰不想自己的事業先在道德上占據優勢啊!
事實也的確如此,“野心”是把雙刃劍,它並沒有指明主體目標的傾向性,人們用“野心”可以去做造福他人、造福社會的事,也可以去作奸犯科,幹一些破壞社會和諧的勾當。後者在人類的曆史上已有很多先例,也造成過空前的災難。所以,必須強調的是,我們這裏所指的“野心”不是指違背曆史潮流或是危害社會的妄想,而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完善自己夢想和成就夢想所需的自信和毅力,是一種以利人利己為目標追求獲得財富和充實生命的一種積極心態。我們可以把它稱做“健康的野心”。這種“野心”有時比信心更為重要,原因在於信心決定你是否有勇氣去做,而野心決定了你能把事業做多大。在市場經濟時代,誰的“野心”大,誰分到的蛋糕也就更多。“健康的野心”人人都可以擁有,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因為在有些人的心裏,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功,更確切地說他們缺少一顆渴望成功的“野心”。
那到底什麼是野心?它在一個人的生活當中到底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呢?讓我們先讀這樣一個故事:
在法國,有個窮困潦倒的年輕人,生活一直很艱苦。後來,他以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迅速躍身為法國50大富翁之列,成為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不幸的是,他因患上前列腺癌,不久便在醫院去世。之後,法國的一份報紙刊登了他的一份遺囑。在這份遺囑裏,他說:“我曾經是一位窮人,在以一位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想把自己成為富人的秘訣留下。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成為富人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我留在銀行私人保險箱內的100萬法郎,將作為揭開貧窮之謎的人的獎金。也是我在天堂給予他的歡呼與掌聲。”
遺囑刊出之後,總共有4萬多個人寄來了自己的答案。這些答案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絕大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當然是金錢了;有了錢,就不會再是窮人了。另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最缺少的是機會。窮人之所以窮,是窮在沒有機遇上麵。又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一無所長,所以才窮。有一技之長,才能迅速致富。
在這位富翁逝世周年紀念日上,他的律師和代理人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銀行內的私人保險箱,公開了他致富的秘訣,他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在所有答案中,有一位年僅9歲的女孩猜對了。為什麼隻有這位9歲的女孩想到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呢?她在接受100萬法郎的頒獎之日這樣說:“每次,我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於是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一個人的“野心”靠什麼建立,為什麼在對待事業上,有些人充滿“野心”和活力,而有些人則沒有?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迪安?斯曼特研究發現,“野心”是人類行為的推動力,人類通過擁有“野心”,可以有力量獲取更多的資源。
人不但要有野心,還要將野心化為實際行動,這樣,你才可能開創出自己的一番事業來。在生活中,如果你沒有野心,對做人和做事都抱以得過且過的心態,什麼事想一勞永逸、小富即安,那樣的人生不是太單調了嗎?人生是個大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野心,一次次創造了奇跡,又一次次締造了永恒。我們的生活需要野心,每天才會有五彩繽紛的心情;我們的事業需要野心,才會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向上,取得事業的成功。
在人生路上,有的人轟轟烈烈,創造出非凡的業績;有的人平庸,碌碌無為;有的人空懷滿腹才學而一事無成;有的人雖出身卑微卻一步步踏上人生的巔峰。這絕非“機遇”二字所能囊括的,唯有擁有一顆“野心”,才能讓你永遠向著理想飛翔。
編者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