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錢生錢”的絕招——把錢花在刀刃上,省下的就是賺到的 網絡拚團旅遊成時尚(1 / 2)

第四篇 “錢生錢”的絕招——把錢花在刀刃上,省下的就是賺到的 網絡拚團旅遊成時尚

一些網站出現了大量外出旅遊的征集帖,受到越來越多旅遊者尤其是年輕一族的追捧,網絡拚團出遊儼然成為了旅遊新時尚。

劉帆是一家職業學院的老師,平時的課程不是很緊張,而且每年有寒假、暑假,所以他漸漸喜歡上了旅遊。因為家在外地,在工作的這個城市裏朋友不是太多,旅遊的時候一般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後來,他發現單獨旅遊不但缺乏交流和樂趣,開支還格外高。有一次,他去吉林的長白山,因為天氣原因,那天遊客很少,要到山上去看天池,必須坐山下的越野吉普出租車,而那種出租車是按去一趟多少錢來收費的,無論是一個人還是四個人,劉帆等了一個多小時也沒有見到其他遊客,好不容易來了不看天池肯定很遺憾,於是他一咬牙,一個人花500元錢坐車上了山,雖然看到了美麗的天池,但這個代價也有點太大了,他當時想,要是有幾個誌同道合的“驢友”就好了。

後來,他通過當地一家旅遊網站認識了一個三個“驢友”。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他們成了朋友,並相約一起出遊。為了在旅遊中體現公平和實惠,三人推選出了一個“財務主管”。每次外出旅遊的時候,先由“財務主管”大體做一個資金預算,然後三人把資金交給“財務主管”。這樣,出門的時候,相當於“拚”成了一個小的旅遊團,但他們的旅行時間、地點沒有約束和限製,非常自由,同時比單獨一個人出遊要節省得多。一個人旅行一般要住一個標準間,而三個人一起可以開一個三人間;至於旅途中的打出租、包車等花費,自然是人越多成本攤薄得越低;吃飯的時候人多了可以多點幾個菜,在人均開支差不多的情況下,可以多嚐幾個當地的風味美食;最關鍵是還相互有個照應,一路上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理財小課堂:

拚團旅遊為什麼越來越受寵呢?

旅遊業內人士分析,主要還是遊客自主性和參與性增強的原因。這種出遊從線路、食宿、時間安排上都由自己確定,“我的旅遊我做主”,因其注重自主性而越來越受到市民尤其是年輕一族的喜愛。

“通過這種出遊,能夠結識更多的新朋友。”拚團出遊者中年輕人居多,特別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是主力軍。其中大多是獨生子女,非常渴望結交朋友擴大社交圈子,一起結伴出遊是一種較好的交友方式。

除此而外,拚團旅遊有點類似“旅遊團購”,出行費用一般比跟旅行社出遊要便宜不少,這也是其比較有人氣的原因之一。

參加旅行團住宿、飲食偏貴,眾多的商品推銷,繁多的附加消費項目。而自己拚團出遊則省不少,鄧女士要組織延安行,她算了一筆賬:通過網絡溝通,我們共同確定行進路線、參觀景點、住宿標準,從北京到延安往返兩日,報團旅行至少需要2000元,而我們每個人平均隻用掉1050元左右,項目比旅行團還要自由、參觀的景點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