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換位思考時,幸福也會隨之而來
視角決定一切,試著從不同的位置、從不同人的角度去看問題,你將會得到不一樣的思路,幸福也會隨之而來。
不要唯我獨尊,有時候,換個位置,換個人看同樣的東西,卻會有不同的感覺。而且他人的觀點很有可能會比你高明很多,虛心采納,這同樣也是謙虛的一種體現。
歐陽修是北宋大文豪,他文才出眾,官居高位,但卻非常注重虛心向別人求教,每寫完一篇文章,必先“草就紙上、粉於壁,興臥觀之屢思屢議”。其作品《醉翁亭記》,用字精煉,文辭優美,被人們傳誦至今,但此文就曾得益於一位砍柴的老樵夫的指教。
歐陽修任滁州太守時,好友智仙和尚在琅琊山上為其建造了一座亭子,歐陽修取名“醉翁亭”,並寫下《醉翁亭記》一文。文章寫成後,歐陽修抄寫了很多份,命人貼到外麵,希望行人幫助他修改和提意見。
看到文章的人都紛紛讚賞歐陽修的文采。而這時,有一個砍柴的老樵夫卻說他這篇文章有點太囉嗦了。歐陽修於是為老人再次誦讀此文,虛心請老人指教失誤之處。剛開始讀:“滁州四麵皆山也,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老樵夫馬上就打斷他,認為囉嗦的地方就在這裏,說道:“我砍柴時站在南天門,大豐山、烏龍山、白米山還有花山,一轉身就全都映入眼簾,四周都是山!”
歐陽修聽後忙說:“言之有理。”隨即修改為:“環滁皆山也”五個字。這就是人們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記》言簡意賅的開頭。
在生活平凡而又簡單的老樵夫眼裏,不論東南西北何山,皆不過是他砍柴的山而已。可一句“皆山”卻又是言簡意賅地描繪了身臨其地的感覺。名山諸峰本來也沒有名字,身陷其中,又何辨?不過山矣!
歐陽修虛心求教,不恥下問。站在真正生活在群山之中的老樵夫的位置,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當地群山環繞的感覺,一座座奇峰峻嶺才能變得鮮活起來,而不僅僅是我們臆想中的一個代號而已。
換個角度去看問題,把自己融入你想知道、想觀察的環境;把自己視為你想了解、想明白的人,而不是狂妄自大地去主觀臆想,你才會得到真正不一樣的感受。換個角度,換個位置去看問題,虛懷若穀才能有空間去包容更多的思路,而你也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就像下麵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
1960年,梅達爾在紐約有一家小型的廣告代理公司。一天,她聽到消息說,美國煙草正在尋找新的廣告代理商,所以她打電話給美國煙草的總裁,約定了麵談的時間。這可是一筆巨大的生意,它能使梅達爾的小公司一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