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活到老,學到老 第六節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每一個成大事者都喜歡讀書。對他們而言,書籍就是他們在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營養品,有了它,才有向前走的勇氣和力量。莎士比亞也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這個形像的比喻讓我們看到了讀書的重要性。
無知是最可怕的,不讀書的人若想成功,肯定會迂回不前,磕磕碰磋。因為他們不善於思考總結,靠的隻是硬打、硬撞,即使取得很小的一點成績也會付出慘重的代價。而那些讀書的人,善於總結經驗,從不斷變化的現實中預測未來,未雨綢繆,從而避免了那些不必要的犧牲。
讀書、學習確實是一個艱苦漫長的過程。沒有一定的毅力,想要完成這個任務有一定的難度。
明末的文人談遷,為了彌補堂堂大明無一部傳世編年史的缺憾,他花了26年時間編撰並六易其稿,終於編成了一部104卷,500萬字的《國榷》。但不幸的是,編成的書稿卻被竊賊盜走了,受如此打擊的談遷此時已經55歲,然而他卻矢誌不渝,憑其記憶從頭做起.終於在60多歲時再次完成了這部巨著。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早年就立下了“盡天下古文奇字之誌”的宏願,為編纂《金石錄》,他節衣縮食,終於完成了我國有關金石學方麵的巨著。清初的王夫之,隱居湘西深居洞穴,勤奮著述四十載,著書324卷,對我國的傳統哲學進行了總結,使我國傳統的唯物主義思想得到了發展。不僅如此,在天文、曆史、數學方麵他亦成為一代學術大師。
同樣,明人羅欽也固有著‘潛心格物致知之學”, “裏居二十餘年,足不入塘市”的學術之風。清人洪亮吉十年“寒暑不輟”成就了《春秋左傳詁》20卷。
知識就是力量。我們可以用十分鍾的時間來讀一些書籍,也可以在自修上下一點功夫,這樣做都可以助我們在事業上得到一定的進步。
求知使我們富有,知識會使每個人多—分成功的機會。不懈地努力,不斷地進步,日積月累就會發揮出巨大的威力。有的人或許認為利用閑暇時間來讀書得不到多大的成效,因而不想在閑暇時間讀書。這無疑會使一個人的進取精神受到阻礙,就像一個人想成為富翁卻以為即使盡量儲蓄,也不能致富,所以——有錢便盡數揮霍,不屑儲蓄。
在日趨激烈的競爭和日益複雜的生存環境中,你必須以充足的學識作為甲胄。這一切隻有學習知識方可達到。
我們大多數人的缺點是總希望在頃刻之間辦成一件大事,但事實不是這樣。成績是靠慢慢積累的,因此你應不斷地努力讀書自修, 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知識寶庫,從而逐漸擴大知識範圍。隻有這樣,知識才會越積越多,力量才會越來越大。
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從現在開始立下誌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身上的能量。
從古至今,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知識做鋪墊,他們在求知當中,有著不怕苦的精神,用知識指導實踐,最終獲得成功。“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隻要能做到這一點,每個人成功的機會都將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