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屈伸皆權謀,鐵手扭乾坤(1 / 1)

序言:屈伸皆權謀,鐵手扭乾坤

朱棣——大明朝最有作為的永樂皇帝,其跌宕起伏的一生,見證了他齊集一身的厚黑之術、王霸之學、權謀之變。

他高舉靖難之旗,篡位者搖身一變便成為替天行道的正義化身,其權謀之術可見一斑。四年前,建文的削藩政策將他禁錮在小小的燕王府中;四年後他早已翻手為勢,乘勢而起,從一個地方藩王成為大明帝國的掌舵人。

在中國曆史上,通過宮廷政變奪取帝位的人屢見不鮮,而藩王從地方起兵奪得地位的卻隻有朱棣一人。從八百人起事到坐擁天下,絕不是僅靠驍勇善戰和軍事指揮才能便可以功成名就的,少了韜略和權謀,隻怕朱棣早已淹沒在大明曆史的洪流之中了。

初登大寶,他左舉屠刀,將敵對勢力屠殺殆盡,右擎招賢令,高官厚祿仍嫌薄。一打一拉,整個天下盡在掌控之中。麵對不斷膨脹的諸番勢力,他欲擒故縱,上演了一出溫水煮青蛙的削藩好戲。

龐大的帝國,紛繁的人心,朱棣借助一雙鐵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特務監察統治,於是官員百姓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再輔以思想上的操控,一軟一贏便輕鬆成就了全國的穩定盛世。看著眼前這個安寧穩定的帝國,朱棣便將自己的權謀之手伸到了邊疆。他五次親征漠北,打擊蒙古殘元勢力,再輔以東北和西北的兩麵夾擊,其帝王韜略磅礴大氣。

清朝康熙皇帝稱永樂年間的盛世“遠邁漢唐”,鄭和下西洋、《永樂大典》、北京新都營建、疏通大運河、設奴兒幹都司、遠征安南……永樂年間朱棣所創造的種種盛舉,直到今天仍然令我們瞠目結舌。

一個沒有政治理想、不懂謀劃的皇帝是不可能創造出如此奇跡的。朱棣作為中國曆史上功勳卓著的一代帝王,其身上所集聚的智慧和韜略在曆史的長河中也是褶褶生輝。

曆史早已遠去,朱棣也隨著那個朝代的逝去而灰飛煙滅,然而不滅的是他創造的千古功績,是他文治武功的謀劃精髓。在曆覽朱棣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時,其建功立業的過程無不恣意流露出他的卓具才能和韜略權謀。

無論屈伸,朱棣總能按照自己的藍圖設“局”,鐵手當道,即使是凶蠻的夷族也屈服於大明乾坤之下。如此不可磨滅的豐功偉業,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如此狠辣而又充滿玄機的謀略智慧,難道不值得後人仔細研究、用心玩味嗎?

一瞥一捺,一個“人”字,然而為人處世卻並不簡單。人不能有害人害己的陰謀詭計,但卻必須具備做人做事的智慧和謀略,這是我們傲然立身於世的唯一基礎。

在奮鬥中左右逢源,在工作中平步青雲,在生活上暢通無阻……這是無數人窮其一生都在憧憬追求的人生境界。可悲的是大多數人都是因為謀略不足,或四處碰壁、或孤立無援,或傷於暗箭……

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需要每個人練就自我保護、披荊斬棘的謀略和智慧。從朱棣身上獲得為人、處世、立功的經驗與學問,顯然可以讓我們的人生更有風采,也讓成功來得更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