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女人應學武皇之立身篇 7.惠及族人,提高門第——聲望是發展的後盾
俗話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經過了多年艱苦奮鬥才當上皇後的武則天,心裏很明白,天下人對於自己的出身始終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她想要通過衣錦還鄉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出身,但這不是全部,她還必須從製度上來改變自己的出身。那麼,她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雖然武則天當上了皇後之後,對那些曾經傷害過她的人進行了大清算,雖然她努力培植自己的親信,並重視打造自己乖巧柔媚的完美形象,但她仍感覺有些失落。她這一路的艱辛讓她明白,天下人對於自己的出生始終是耿耿於懷的。雖然表麵上可以若無其事,但是內心深處,她還是不能做到這麼瀟灑,所以她想用衣錦還鄉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出身。
顯慶五年正月,武則天和高宗從洛陽宮回長安,要路過山西太原,而太原離武則天的老家並州不遠,武則天為了提高門第,抬高自己家庭的地位,就向高宗提議她想回老家看看,得到了高宗的應允。
並州是當時的四大都督府之一,是唐朝北部的重鎮。雖然武則天是並州文水人,但她一輩子隻回過兩次文水。一次是貞觀九年,她父親病故於荊州都督府,十一歲的她滿懷巨大的悲痛隨母親扶靈柩回並州祖籍葬父。由於無依無靠,她們母女受盡同父異母的哥哥白眼,在這裏度過一年孤苦伶仃的淒慘日子。
這次還鄉,身為皇後的武則天攜帶丈夫高宗皇帝,兒子太子弘,還有朝中五品以上的所有官員,隨侍的官員兵馬,幾十裏不絕。隻見車騎如雲,槍戟映日,大隊人馬耀武揚威,浩浩蕩蕩地來到並州文水。
武則天和高宗先到她的祖墳祭拜,她要讓在地下的父親感知,他的女兒沒有讓他失望,她實現了父親的期望,她做到了女人的最高點——母儀天下。離別二十年,再次回並州,真是今非昔比。離開的時候,是在葬父之後,那時她還是一個懷著無盡淒惶的小女子。今日回來,卻是萬人之上的國母。
武則天在家鄉大宴父老鄉親,父老鄉親更是為本地能出來這樣一個皇後而高興、自豪。由於並州是李唐起義的首發地,起事成功以後李淵在此建造了這個“晉祀祠堂”,讓後世子孫記住李唐起兵的地方。所以武則天和高宗到太原祭拜“晉祠”,又為當年革命的烈士舉行了祭祀儀式,對烈士的家屬進行了慰問和補償。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更是享受到了入祀太廟的待遇。
在高宗的官方儀式結束之後,武則天又以皇後的身份,接見和宴請了親屬、鄉鄰以及各方麵的舊人。並且在行宮以私人的名義會見了各級官員的夫人及其他女眷,並進行了封賞。讓這些沒有出過家門的女人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三月,武則天以一國之母的身份在並州行宮的朝堂上,宴請親戚、故舊和鄰裏。而且凡是婦女都準許朝見皇後,還都獲得了相當的賞賜。按照以前的規矩,應該由皇帝接見群臣和百姓,皇後在內殿接見女賓。這次由於高宗體力不支,而且他也有意讓皇後顯示身份,所以就讓武則天代表自己內外接見,全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