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霸術篇——群雄逐鹿,成王敗寇 7.打造中央集權的統治集團(2 / 2)

曹操聽到荀彧的意思完全違背了自己的意願,所以相當惱火。他覺得荀彧很大可能性是有擁漢的傾向,這樣的話,以後想要圖謀更大的事時,荀彧就很有可能隻做對漢室有利而對自己有害的事情。自此,他開始防著荀彧,並伺機清除這個隱患。

於是,曹操南征孫權時,就上表請荀彧代表朝廷到南方勞軍,等荀彧一到曹營曹操就將荀彧控製了起來。後來,曹操派人送給他一個食盒,打開卻空無一物,荀彧頓時明白了曹操的意圖,不久自殺身亡。

曹操一方麵是覺得這些人危害到了自己的權力,另一方麵也是認為謀臣的力量過大,反而不利於日後權力交接後的天下穩定。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他不得不如此做,這也是出於長遠的考慮。

曹操從裏至外一一鏟除不聽話的人,雖然心理上有些多疑,手段有些過激,但是群雄逐鹿,時刻都隱藏著險象,為確保能夠集權於一身,這些都是他成就霸業必須時刻提防、小心的,必要的時候用他王者的霸氣掃清局麵也勢在必行。

隻有將權力集中於一身,實現完全的控製能力,才能有足夠的實力說話、辦大事,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必須果斷的排除障礙,對於任何可能的危機都要善於支付。否則,稍不留心,就有可能功虧一簣。

【成事之道】集權的霸術

君主治國,治天下不能沒有統一的法度,而統一的法度則源於君主集中的權術和勢位。隻有法、術、勢三者相結合,相互輔用,三位一體才能實現完全的集權思想,才能談得到治國、治天下。

所以,集權是曹操治天下前必經的一步。他運用以軍謀政、以政製軍的謀略,軍政相互為用而謀取實權,逐步鏟除群雄,控製東漢王朝。進而廢三公,恢複丞相製度,把持朝政,封公建國,設天子旌旗而不為天子,建立了自己的集權統治。

韓非,他認為君主是至高無上、極為尊崇的,因而在韓非的理論體係中他將君主的權術和勢位放在重要地位。他覺得,為國計為民計,君主無疑應獨掌大權,什麼東西都可借人,唯有君權不能借人。所以,曹操集權的霸術勢在必行,這也正是他中央集權的特色。

實現集權,不僅有利於集中領導、統一指揮,政令的統一也便於統籌全局。在氣勢上,容易形成排山倒海之勢,有利於集中力量應付危局。因此,想要實現絕對的領導和掌控,就要適時的進行合理的集權,為完成大業提高保障和支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