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裏的秘密(自序)(1 / 1)

“大小”裏的秘密(自序)

“大”與“小”表麵上看起來是兩個極端,兩者之間分野明顯,一望便知。倘若世間萬物真的能一望或者再望就能夠說得明白、捋得清除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也就不會如此紛繁複雜,如此波譎雲詭了。顯然,“大”與“小”之間並不隻是簡單的兩字之差,它們之間蘊含的秘密恐怕也是這個世界蘊含的秘密。

小時候,啟蒙老師伸出一根手指頭告訴我:“這就是一。一是很少的意思,是數字裏頭最小的一個。”老師話音剛落,一名小同學就站了起來:“老師,一不是最小的,還有零蛋呢。”“說得很好,零是沒有、空白的意思,就像你上學識字之前一樣,所以零沒有大小之分。”於是,“一”就在我小小的心中安下了家:是個數字,很小。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也在逐漸增多,知道了“永爭第一”、“說一不二”、“一心一意”、“一統江山”、“一手遮天”等詞語。這時,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一”不隻是小時候老師說的哪個意思,比如第一當然是比第一百好了,可是“一”大呢,還是“一百”大呢?那個時候,自己不太大的心靈就開始了琢磨。“一”是好,還是不好呢?看來,隻有兩種情況了,於是就偏愛上哪個好的“一”和大的“一”了。

對“一”的思考,跟年齡一樣瘋長。成年後,經曆許多事,才知道“一”的確非同一般。古人說得好“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又有“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等等。居然“一”能造就萬物?我不得不驚詫於祖先的偉大!他們在幾千年前就將看起來小小的“一”闡述得如此透徹、明了。思來想去,我認為“一”就是萬法歸宗,就是涅盤新生,就是心平氣和,就是始終不移。

????一切歸於無形,一切又都有形,關鍵是在這有形與無形之間自己還能否堅守如一。奢華的幻想,經常帶來不切實際的浮躁,而浮躁又讓我們忘卻自己的本性,跳上舞台去瘋狂地扮演自己都不明白的角色。殊不知,這樣在若幹年之後,我們的後人可能會發出驚呼——這也是人類!?

????“一”反映了“大小”裏的奧秘,確切地說應該是一種道或者哲學,它的專利就在我們中國。“一”始終讓幾家歡喜,幾家憂,就像七十多年前的紅軍長征,有人說它是重生,是淬火,是無盡的財富;還有人說它是逃亡,是無奈,是饑寒交迫。可謂兩種選擇,兩樣人生。

“大”與“小”不僅僅是量的多少,也不僅僅是數字的大小,它其實是一種思想,一種思辨的人生哲學。外表的小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小,同樣外表的大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大。看似小的事物裏麵卻蘊藏著人們難於想象的大,而很多貌似龐大的事物其內心往往卻有著讓人難以置信的小。無數事實證明,大小之間常常發生讓上帝都難於知曉的變化:弱小的事物不知不覺就變得強大起來,強大的事物轉眼間卻變為毛毛蟲,而且看似弱小的事物常常能夠出其不意地擊敗強大的事物。

“小”應該體現在做人方麵,也就是自我修養方麵。小是一種低調,一種謙虛,一種悅納,一種包羅萬象。隻有從小處做人,才能真正接納自己、接納別人、接納整個世界;同時,這個世界也才能接納自己,包容自己,成就自己。倘若,不肯將自己放置低處,做個“小”我,而是持才傲物、心比天高,一心要征服別人、征服世界,這樣的做人態度導致的結果隻能是被別人拋棄、被世界拋棄,最終隻能變成一個自我拋棄的小小可憐蟲。

欲成大事者必先做“小”人,要低調謙虛,要海納百川,如此方能被人們所認同、所讚賞、所欽佩,這也是為人處事的根基。根基既固,才能枝繁葉茂,巨木參天;根基淺薄,便會枝衰葉寡,弱不禁風。做個小我,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融入社會,與人和諧相處,更重要的是能暗蓄力量、悄然潛行,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一番事業。

做“小”人,就是不喧鬧、不矯揉、不造作、不卷進是非、不招人嫉、不招人嫌,即便自己滿腹經綸、能力卓著,也要學會接納和包容。而懷才不遇和滿腹牢騷往往導致自己持才傲物,成為“大”人,這是一種極端愚蠢和膚淺的做法。

小即可為大,大亦可為小,小中有大,大中有小,小小大大,大大小小,這就是“大小”裏的秘密,雖然讀起來比較拗口,但它的確是我們做人、處事、創業需要掌握的法門。我也是本著盡量將這拗口的秘密闡述清楚為目的來撰寫此書的,希望跟大家能夠一起來參悟其中的道理。我的郵箱是[email protected]

中山叟

2009年10月

於北京 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