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世界船王”包玉剛——“海龍王”鏖戰香江 1.“行船跑馬三分險”(2 / 2)

1954年,包玉剛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搞航運,對船生意一無所知的包玉剛的提議也招來全家人的反對,因為航運業是一個風險極大的行業。母親勸他,“行船跑馬三分險”,搞海運等於把全部資產都當成賭注,稍有不慎,就會破產。父親認為,香港的航運業已經十分發達,競爭相當激烈,而包玉剛對航運完全是門外漢,憑什麼經營航運?但包玉剛主意已定,矢誌在海洋運輸業謀求發展。

“香港有極好的港口,而且是個自由港,經營航運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包玉剛看到的是背後的機會,他又對父親說:“航運是世界性的業務,資產可以移動,範圍涉及財物、科技、保險、經濟、政治、貿易,幾乎無所不包!”這也就是說,航運業如果時局太平,可用來賺錢;一旦風雲變幻,則可一走了之。

1955年春節後,父親包兆龍終於同意他去訂購第一條船。包玉剛終於可以一圓自己的海上之夢了!雖然這個路程十分艱難,而當時他已經37歲。

【創富經】苦難的生活是最好的鍛煉

許多商人成功之前,往往是最貧困的人,一無所有。他們在生活中遭受了非人的困苦,對“貧窮”有了切身體會,而後義無反顧的投身商海,力圖擺脫貧困的命運和生存的壓力。一無所有,既讓他們飽嚐了生活的艱辛,也造就了他們的自立精神。

包玉剛從一無所有,到富可敵國,這種過程離不開誌向、知識與恒心。其實,這是任何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成功的秘訣。

比如,英皇鍾表集團主席楊受成,也是自立自強的典範。12歲那年,他目睹了父親一夜間傾家蕩產的慘景。當時,債主臨門,一家人受盡了百般羞辱。這件事使楊受成一下子長大了,也懂事了,他立誌以後一定要出人頭地,替父親爭口氣。中學還沒畢業,楊受成就幫助父親做生意,走上了經商之路,並摸索出一套賺錢的絕技。

無數商人的創業故事,都印證了確立誌向、學習專業知識經驗,進而持之以恒的成功路徑,是不可逾越的。概括起來,經商的過程中要有這樣的認識:

(1)一無所有的時候,也是最容易放手一搏的時刻

許多人選擇創業、經商,最初的動力來自於生存壓力,他們渴望改變自己的命運,掌握未來的生活,所以義無返顧地投身商海。因此,生活中一無所有,甚至麵臨巨大生活壓力的時候,完全可以把這種壓力轉化為動力,冷靜下來分析對策,會找到一條生路。

(2)任何時候都不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多數人的人生目標是為了生活得更好——包括對財富、社會地位的渴求和“實現自我”。很可惜,許多人在生活壓力麵前,拋棄了曾經的激情,甚至自暴自棄。事實上,人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隻要你不放棄,沒有人可以逼迫你妥協。因此,到任何時候都要堅持自己的理想,都要對財富抱有一份渴望,並盡早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