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風流賭王”何鴻燊——“無冕澳督”誰與爭鋒 4.鏖戰香港,成就地產大亨(1 / 1)

第九章“風流賭王”何鴻燊——“無冕澳督”誰與爭鋒 4.鏖戰香港,成就地產大亨

◎敗走澳門

1947年,何鴻燊與梁基浩、澳門老牌賭王傅老榕手下幹將鍾子光等人合作,開了一間煤油公司,何鴻燊擔任經理,主持日常經營。

當時,一些省港澳漁民手中囤積了不少當年日軍遺留的油渣、油青等石油副產品,何鴻燊從他們手中把這些混雜的油料低價收購過來,再提煉成煤油供應澳門等地,其中最大的買主是澳門電燈公司。他們用來發電的燃油,80%都要靠何鴻燊的公司提供,就這樣,一年下來,何鴻燊的身家又增添了100萬港元。

由於煉油廠油水豐厚,再加上何鴻燊年紀輕輕,就擁有如此巨額的財富,自然讓不少人眼紅和嫉恨。為此,“香港鬼佬”何鴻燊遭到了澳門黑勢力的迫害:他遭遇了幾次暗殺,但總算是有驚無險。甚至有一次,對方在光天化日之下,將手榴彈扔進他的煤油倉庫,以為貨倉一報廢,何鴻燊就難以東山再起。

也許是上天真的太眷顧何鴻燊了。當時貨倉之內,有很多工人,他們及時發現了險情,及時補救,才沒有釀成嚴重的後果。可是對方依然不肯死心,多次想方設法的排擠、陷害何鴻燊。因為對方在澳門也有一定的勢力,同時也是出於對家人的保護,何鴻燊決定,先離開澳門,回到香港,同時蓄積更大的力量。離開澳門時,何鴻燊緊緊握住了拳頭,大聲對自己說:“我決不會認輸的,澳門,等著我吧,我一定會回來!”永不放棄,絕不言敗,這就是何鴻燊!

◎投身香港地產

何鴻燊被迫離開澳門,與其說是挫敗,不如說是邁向更大成功的契機;上帝又給了他一次機會。其時恰逢朝鮮戰爭結束,香港步入正常的經濟建設時期,並已顯出起飛的跡象。何鴻燊根據形勢的變化,立刻調整了經營方向,看準了房地產市場。香港土地資源有限,而人口增加很快,加上經濟發展,地產大有前途。

論起步之早,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跡的那一代裏,香港排名億萬富翁的名單中,最早進軍房地產的當推何鴻燊。自澳門返港的1953年,何鴻燊便與友人設立利安建築公司。

何鴻燊經營房地產,奉行“內外有別”的策略,即在香港收購地產或建築樓宇是為出售盈利,是“動產”方式;海外置業則為經營或出租,是“恒產”方式。一動一靜的方式,使自己的房地產事業在快速滾動中保持穩定的發展,以避風險。

1959年何鴻燊37歲,已成為香港少數擁有資產千萬的大實業家,在港澳商界成為頗有收購力的少壯派領袖人物。

在其成功的背後,何鴻燊過人的勤奮和超人的記憶力也令人擊節讚歎。他一般不留隔夜公案,有事立決。倘有沒辦完的事或新的構想,必定寫在隨手攜帶的牛皮口袋,翌日迅速付諸實施執行。

何鴻燊還有超人的記憶力。港澳公司與親友、客戶的電話,他可以記得2000個,幾乎不用看電話簿。

1960年,澳門第一次出版《澳門工商年鑒》,何鴻燊名列該年名人欄內。盡管這個名字令當年趕他離開澳門的那股黑社會勢力不悅,但他們已無力將何鴻燊剔除。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何鴻燊燊磨劍霍霍,隻待時機一到便長劍出鞘,殺回澳門。

【創富經】在忍耐中發現商業機會

日本礦山大王古河市兵衛說:“我認為發財的秘方是在忍耐二字。能忍耐的人,能夠得到他所要的東西。忍耐,沒有一件東西能阻擋你前進。忍耐即是成功之路,忍耐才能轉敗為勝”。

何鴻燊如果當初一直在澳門與敵對之人對抗下去,可能的結果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一時的快意絕對無法換來以後的巨大成就。

在商戰中,起起落落是常有的事情,忍耐痛苦是經商的基本素養,對商人來說,忍耐痛苦是必須具備的品格。要想賺錢,就必須要有“忍”的精神。為了能賺錢,必須忍受種種痛苦:浪跡天涯、拋妻別子的思鄉之苦,髒活累活苦活全做的身體之苦,屢遭白眼與冷嘲熱諷的心理之苦等。

忍耐成長的痛苦,是創業者必修的一門功課。創業的過程,要麵對發展危機、資金緊張,還要麵對友情、愛情甚至親情的背叛。在痛苦麵前是倒下還是繼續戰鬥?毋庸置疑,勇者選擇後者,把痛苦當作經驗而忍耐下來,才會贏得最後的成功。

在忍耐中發現商業機會,經商者,若沒有一定的耐力,就看不見其中的機遇,正是在忍耐的過程中,機遇才會顯露。困苦的時候,忍受一時,變動的市場會給你帶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