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領帶大王”曾憲梓——“正合奇勝”的經營之道 5.生意經裏包含著“道德經”(1 / 2)

第七章“領帶大王”曾憲梓——“正合奇勝”的經營之道 5.生意經裏包含著“道德經”

◎獨立人格是立世之本

曾憲梓是著名高等學府中山大學畢業生。從梅州中學到東山中學,再到中山大學,都是在名牌學校度過,這種濃重的文化氛圍使得他的性情得到陶冶,形成他的獨特的文化人品格和人生態度,這就是: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自主。

曾憲梓博士認為,獨立人格是做人立世之本,舍此無他。

獨立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他可以使人勇往直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去奪取勝利。它可以使人貧窮不失自尊,苟富貴亦不致張狂。曾憲梓從小就從他母那裏學到做人自主自立的思想。有一次他驕傲地對村裏人說:"我媽媽會教我,我也會跟我媽媽學,我長大了也會很有本事"。這種自立、自主的精神強烈支配著他的行動。

在《曾憲梓傳》中有一個很感人的情節:曾憲梓在泰國的哥哥叫他到泰國去與叔父爭回父親的遺產。曾憲梓到了泰國後,非但沒有協助他哥哥爭遺產,反而對叔父宣布:“今後我們隻是叔侄關係,我父親的一切財產與我無關”。

他的理由是,骨肉情深,血濃於水。他說:“我覺得,這樣的鬥爭很傷害感情,毫無價值,本來是骨肉親人,現在竟然反目成仇,你們說這是何苦!”曾憲梓當時盡管窮,仍錚錚宣布:“我現在是沒有錢,但我會去做,我會依靠自己勞動的雙手,創造自己的生活。對於錢這東西,共產黨教育我們勞動能夠創造一切,我也能夠創造財富。”表現出做人的獨立精神,這是客家人突出的文化品格的體現。

曾憲梓堅信,隻有自己勞動創造的才是自己的,嗟來之食,不可接受。對父親的遺產問題的處理,他是從這一信念出發的;對於叔父的施舍,他也采取同樣的態度。他在泰國時生活陷入困境,隻好替叔父打工做領帶來維持生活。他做了60打領帶,叔父給他相當於一萬元港幣的工錢。曾憲梓數到900元,將錢收下,並將多餘的9100元退還給叔父,說:"這是你的,這900元才是我的,其餘的錢我不能要。"曾憲梓可以忍受貧困,但不能忍受人格的貶值。

◎牢記母親的教誨

香港的《東周刊》雜誌,曾經刊載了這樣一則消息:“領帶大王曾憲梓,生活以簡樸見稱,平日吃的是青菜、白飯,即使請客,消費也以四千元為限。”一個擁有市值四十億元企業的富人,生活如此簡樸、節約,也許會讓人匪夷所思,可是對於吃番薯粥長大、嚐透饑寒交迫滋味的曾憲梓,這種不為常人所能理解的節衣省食的習慣,已經成為他人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曾憲梓永遠也不會忘記小時候,母親為了節省口糧,精心計算番薯粥裏該放多少米;忘不了母親熬夜挑燈,將哥哥的舊衣改製成自己的衣衫;更忘不了母親時常對自己說的話:“細狗(小憲梓的小名)哇,過日子要細心打算,不能顧了今天,忘了明天,不管什麼時候,節省都是我們的本份喲。”

曾憲梓把母親的教誨牢牢記在心裏。那是一個天寒地凍的冬日,藍優妹由於經常赤腳下田,雙腳生了凍瘡,並裂開一個個露出紅肉的裂口,再赤腳下田的時候,痛得鑽心。但她想到第二天還得下田,如果不處理,裂口會越來越大,於是就決定用針線來縫合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