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是一個“很進取的人”,但是又強調:“我著重的是在進取中不忘穩健,原因是有不少人把積蓄投資於我們公司,我們要對他們負責任,所以在策略上講求穩健,但並非不進取,相反在進取時我們要考慮到風險和公司的責任。”因此,穩健一直是李嘉誠經商哲學的重要內容。
想當年,離開塑膠花而投資地產,但李嘉誠卻沒有關閉塑花廠;其後,香港形勢一直不太明朗,李嘉誠就堅持“所有的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裏”的哲學,開拓了向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的投資市場,後來他搞起了股票,卻同時投資債券。凡此種種,無不顯示了他兩條腿走路才不會摔跤的商業投資理念。
【創富經】
商業投資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不僅涉及到你的經濟狀況,其結果還會影響到以後的發展。既要投資,想賺錢,風險不可避免,但可以盡力減少風險。比如說調查市場,比如說研究政策,采取合適的、合理的擴張方式等。
對經營者來說,認識自己和公司成員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有了準確的判斷、相應的能力,才能在規模擴張中獲得發展,有效地行使各種經營技巧,避免發生錯誤。
李嘉誠向來以穩健著稱,他既看到巨大利潤的誘惑,又意識到誘惑麵前埋伏著可怕的陷阱。因此,在商業投資活動中,他時刻提醒自己別失去了應有的理智,如果變成“投資狂”,其危險無異於“盲人騎瞎馬”。
對此,香港錦興集團總裁翁錦通,也說過這樣一段話:“生意越大,越要謹慎,因為一旦遭遇危機,整個基業都有倒下的危險,損失太大了。”後來,翁錦通總結自己的創業經驗,其中有一條是:計劃要縝密,處事要周詳。不可輕舉妄動,意氣用事。
在未來無疆界經濟中,企業就是要追求成長。規模不重要,不是“大”是美、“小”是美,而是“成長”就是美。否則,你就會成為恐龍。
有這樣一種情況,一些經營者在擁有50位員工時能經營得很好,當員工數量增加到100位時,由於沒有那份能力,業績不但沒有增加,公司還可能陷入危機。因此,擴張的時候要堅持謹慎的原則,在各個方麵做好充分準備,順利地將眾多的業務得以消化、擴大,直至獲得成功。
由此可見,企業發展應該采取“積木式”的成長戰略——每搭建一塊積木都是紮紮實實,而不是通過一步到位的資本運作提升公司的競爭力。過分追求規模,追求發展速度,忽略了企業的承受能力,就會帶來不適應,這對企業的健康成長沒有任何好處。從戰略高度上把握企業成長步伐,保持合適的發展速度,是每一位經營者必須堅持的商道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