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涉外禮儀——國際交往中的禮儀規範 部分歐美國家的社交禮儀(1 / 2)

第十章:涉外禮儀——國際交往中的禮儀規範 部分歐美國家的社交禮儀

美國的社交禮儀

美國的全稱是美利堅合眾國。地處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所屬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洲西北部。美國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美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美國人的見麵禮節,一般情況下,以點頭、微笑為禮。不是特別正式的場合,美國人甚至連國際上最為通行的握手禮也略去不用了。若非親朋好友,美國人一般不會主動與對方親吻、擁抱。在商務往來中,他們尤其不會這麼做。

美國人在穿著上大都喜深色西裝配著黑色皮鞋,深色襪子,切忌白襪黑鞋。正式場合或上班時,女性以裙裝為宜,男性應打領帶,穿深色西服。著晚禮服裙擺應長及腳踝,並著高跟鞋。行路一般以右為尊,女士同行,男士應走左邊,出入應為女士推門。搭車時,車主駕車,前座為尊,反之則以後座右側為尊。自己開車時須先為客人開車門,等坐定後始上車啟動。在美國社會中,人們的一切行為都以個人為中心,個人利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種準則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麵。人們日常交談,不喜歡涉及個人私事。有些問題甚至是他們所忌談的,如詢問年齡、婚姻狀況、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競選中投誰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禮的。

加拿大的社交禮儀

加拿大的全稱即為加拿大。加拿大國民的主體是英法兩國移民的後裔所構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講英語。而法裔加拿大人則大都信奉天主教,講法語。加拿大的基本國情是地廣人稀。特殊的環境對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響。加拿大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和基督教。加拿大官方語言是英語和法語並用,實行的是“雙語製”。

在加拿大,人們相遇時,都會主動向對方打招呼、問好。即便彼此雙方不相識,通常也往往會這麼做。要是見過一次麵的人再度相逢時,則雙方通常都會顯示出更大的熱情。他們除了要互致問候之外,彼此一定還要熱烈地握手。加拿大人跟外人打交道時,隻有在非常正式的情況之下,才會對對方連姓帶名一同加以稱呼,並冠以尊稱。在一般場合裏,加拿大人在稱呼別人時,往往喜歡直呼其名,而略去其姓。

德國的社交禮儀

德國的全稱是德意誌聯邦共和國。德國的主體民族是德意誌人。此外,在德國還生活著少量的丹麥人、吉普賽人、索布人等。德國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德國的官方語言是德語。

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對禮節非常重視。在社交場合,德國人通常都采用握手作為見麵禮節。與德國人握手時,要注意務必坦然地注視對方,並且握手的時間宜稍長一些,晃動的次數宜稍多一些,握手時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對於初次見麵的成年人以及老年人,務必要稱之為“您”。對於熟人、朋友、同齡者,方可以“你”相稱。在德國,稱“您”表示尊重,稱“你”則表示地位平等、關係密切。

德國人極度厭惡“13”與“星期五”。他們對於四個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際場合進行交叉談話,也比較反感。因為這兩種做法,都被他們看作是不禮貌的。德國人認定,在路上碰到了煙囪清掃工,便預示著一天要交好運。在德國,星期天商店一律停業休息。在這一天逛街,自然難有收獲。向德國人贈送禮品時,不宜選擇刀、劍、剪、餐刀和餐叉。以褐色、白色、黑色的包裝紙和彩帶包裝、捆紮禮品,也是不允許的。與德國人交談時,不宜涉及納粹、宗教與黨派之爭。在公共場合竊竊私語,德國人認為是十分無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