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涉外禮儀——國際交往中的禮儀規範 港、澳、台的禮儀習俗(1 / 1)

第十章:涉外禮儀——國際交往中的禮儀規範 港、澳、台的禮儀習俗

團結、友愛、和平、親近是大陸與港、澳、台同胞相處的重要原則,大家同處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大家庭裏,要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還需了解港、澳、台同胞的一些生活禮儀。

香港

香港位於廣東省珠江口外東側,地處世界航道要衝,被視為我國華南的門戶。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我國從1997年7月1日開始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並於當日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是以握手為禮。親朋好友相見時,也有用擁抱禮和貼麵頰式的親吻禮的。他們向客人表達謝意時,往往用叩指禮。香港人在接受別人斟酒或倒茶時,總喜歡用幾個指頭在桌上輕叩。香港人十分注重禮節,與人見麵前先電話預約,去人家家裏做客可以準備一些水果餅食作為禮物,千萬不要空手去。對一般的男士稱“先生”,女士稱“小姐”,如果是對年紀大的男子可稱“阿叔”或“阿伯”,年長的女子稱“阿嬸”;對男侍應生和售貨員可稱“夥計”,對女侍者仍稱“小姐”。

香港人忌諱別人打聽自己的家庭地址。因為他們不歡迎別人去他家裏做客,一般都樂於到茶樓或公共場所。他們忌諱詢問個人的工資收入、年齡狀況等情況,認為個人的私事不需要他人過問。他們對“節日快樂”之語很不願意接受。因為“快樂”與“快落”諧音,是很不吉利的。他們忌諱“4”字。因為“4”與“死”諧音,故一般不說不吉利的“4”。送禮等也避開“4”這個數,非說不可的情況下,常用“兩雙”或“兩個二”來代替。在香港,酒家的夥計最忌諱首名顧客用餐選“炒飯”,因為“炒”在香港話中是“解雇”的意思。開爐聞“炒”聲,被認為不吉利。

澳門

澳門鄰近廣東,居澳的廣東人占絕大多數。因此,廣東人的生活習慣和風土習俗在澳門的影響最為深遠。

澳門沒有實施外彙管製,資金可以自由進出。澳門元由於與港元實行聯係彙率,而港元與美元也實行聯係彙率機製,因而澳門元間接成為硬貨幣。同時,由於澳門與香港交往密切,港元在商業交往中廣泛使用。澳門是自由港,除毒品等違法物品外,其他物品均可自由出入,因此出入澳門除例行檢查外,一般無需填寫海關申報單。澳門的經濟結構主要由出口製造業、旅遊博彩業、金融業和地產建築業等構成。此外,旅遊業也是澳門賺取外彙的主要行業之一。

台灣

台灣是我國最大的海島,位於祖國大陸架的東南海麵上,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近之處僅70海裏;東北臨近日本琉球群島,東瀕太平洋;南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對。

台灣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麵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在親朋好友相見時,也慣以擁抱為禮,或吻麵頰的親吻禮。台灣的高山族雅美人在迎客時,一般慣施吻鼻禮,以示最崇高的敬意。台灣信奉佛教的人的社交禮節為雙手合十禮。與熟人或親密朋友見麵時,習慣上握一下手。初次見麵時隻須點頭打招呼。微微彎腰鞠躬是表示敬意。

台灣送禮禁忌

按台灣民俗,喪事辦完,送手帕給吊唁者留念,意為讓吊唁者與死者斷絕來往,所以台灣俗語有“送巾斷根”或“送巾離根”之說。刀剪是傷人的利器,含有“一刀兩斷”之意。以刀剪贈人,會讓受贈者覺得有威脅之感。因此,台灣人基本上不會用剪刀送人。另外,他們一般不會用甜果送人,因為民間逢年過節,常以甜果為祭祖神之物,如果以甜果贈人,會使對方有不祥之感。鏡子也是不能當禮物送的,因為鏡子容易打破,破鏡難圓,還好像有嫌人醜陋,讓你照鏡子看看自己的意思。相互間送禮,也不能送鍾,因為送鍾會引起“送終”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