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遼東問路暫借宿(2 / 3)

猴子初時有些不服,想了一想,道:“是,師兄,我知道了。”

李承乾知他心意,本欲再多說幾句,想想無益,便道:“好,那我去了。”

猴子送出水簾洞,李承乾駕雲起在空中,辨認一下方向,便朝南方行來。他沒有筋鬥雲的本事,速度緩慢,又不熟悉路途。行了半日,已經到了傍晚,日頭偏西,天色漸漸黑了,前麵出現一座村落,稀稀疏疏約有幾十戶人家。

他修煉有成,自然不會如凡人一般容易困倦饑渴,十幾日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是等閑之事,也不必打尖休息。本想連夜趕路,隻是轉念一想,先下去問問路徑,至少知道已經到了什麼地界再說,於是落下雲頭,找個人家上前敲門。

一位老漢出來開門,見他打扮非俗非道,背後還背著一把大劍,模樣有些奇特,便起了疑心,道:“你是什麼人?”

李承乾拱手道:“老丈請了,我是遊方客人,要去長安。偶然經過此地,不知路徑,還望老丈指點一二,先在此謝過了。”

老漢皺著眉,上下打量,道:“你要去哪裏?長安?我倒不曾聽過這地方。”

李承乾心道:“難道我飛了這半日,還沒到南瞻部州的地界麼?否則我大唐一統,定都長安,誰不知曉。”於是道:“這裏是南瞻部州麼?”

老漢道:“南瞻部州卻是南瞻部州,隻是什麼長安,不曾聽說過,你莫非弄錯了。”

李承乾道:“長安便是都城,老丈未曾聽說過麼。”

老漢搖頭道:“都城我自然知道,往西再走三四百裏就是,但卻不叫長安,乃是泗比城,你定是記錯了名字。”

李承乾大為詫異,道:“那這裏是什麼地方?”

老漢道:“這裏是金家莊。”

李承乾又問:“隸屬何國?”

那老漢對著李承乾打量半響,道:“你這人,好生奇怪,這裏自然是百濟國。一路上都有人盤查的,你能到得這裏,怎麼連地方叫什麼都不知曉?”

李承乾皺眉,無論如何回憶也想不起這個百濟國來。他好歹也是皇子,而且當了十幾年的太子,也有三四年的監國經驗,對其他三大部州或許不甚了解,但對南瞻部州,還是頗為清楚的,何曾有過什麼百濟國?轉念一想,自己在靈台方寸山學藝十二年,或許是這期間新建起來的國家,也未可知。

想了一想,決定還是不忙趕路,先探聽探聽情況再說。於是對老漢說自己或許弄錯了都城名字,然後請求借宿一晚。老漢見他自稱遊方客人,遠路而來,卻連行李包裹都沒一個,反而背著把又大又長的劍,不由得猶豫起來,怕是歹人。幸好此時一個年輕漢子出來,是老漢的兒子,聽李承乾說要借宿,便一口應下了,甚是熱情。

入得屋內,請李承乾坐了,端上茶。閑談起來,知道老漢姓金,世居此地,早年喪妻,也未曾另娶,獨自把兒子養大成人。李承乾問起這百濟國的來曆,原來果然是近些年才興起的,立國尚不足七年。又旁敲側擊一會,明白過來,心道:“原來到了遼東了。”

大唐開國,以百戰得天下,幾乎蕩平了整個南瞻部州。處處設道立縣,節度經略。但那些邊遠地區,自然就兵威有所不及,往往放任自流,隻要不出亂子,不公然造反,也就任其自生自滅,不加幹涉。

這遼東地區,位處東北,算是非常偏遠的地區。朝廷也不派兵占據,也不設州設府,當作化為之地,任由他去。

隻是李承乾又聽了一會,暗中奇怪。聽老漢說,如今這遼東,已經三國並立,除了百濟,還有新羅、高麗,都是這幾年興起的,都已經正式建國號,稱國王——雖然還沒敢稱皇帝,但這對於大唐來說,已經無異於公然反叛了,難道父親不派兵鎮壓麼?

心下奇怪,委婉打聽,但提到這些軍國大事,老漢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隻知道唐朝並未派兵來攻打過,具體什麼緣故,那自然是不知曉的。但緊接著,老漢說雖然唐朝不曾派兵攻打,這百濟、新羅、高麗三國,卻是互相征伐,年年打戰不休,似乎都想獨占這遼東之地,已經打了幾年,勢均力敵,如今就僵持著。

李承乾聽了,正想問問情形,那兒子卻有意無意打斷,將話題岔開,又對老漢使眼色。老漢也就閉口不提這事,李承乾見問不出什麼,也就罷了。掌燈時分,晚飯端了上來,李承乾也胡亂吃了幾口,又閑談一會,老漢的兒子提著燈,送他去房中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