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了夫人又折兵
其實,聰明是一筆財富,關鍵在於怎麼使用:財富可以使人過得很好,也可能使人毀掉。“陪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出自《三國演義》。諷喻那些設計整人整不到,反而貼了老本的人。
周瑜是廬江舒城人,與孫權的哥哥孫策同年,交情甚密,結為昆仲。周瑜人生得靚,資質風流,儀容秀麗,才學也無人可比。在曹操屯兵百萬虎視長江沿岸的形勢下,東吳議降者甚眾,軍心渙散,如非脫穎出了周公瑾,東吳早歸屬曹操了。
卻說劉備沒了甘夫人,周瑜知道了這個消息,心生一計,要孫權的妹妹嫁與劉備,讓劉備來入贅,然後把劉備幽囚在獄中,卻使人去討荊州換劉備。等討得荊州,再對付劉備。遂派呂範為媒人,往荊州說合。不想諸葛亮聽到消息,猜定是周瑜的計謀,遂讓劉備應允。並讓趙子龍保護劉備,臨行前授與三個錦囊,內藏三條妙計。東吳那邊,孫權之母聽得消息,見了劉備一表人才,卻真心實意要把女兒許配與他。周瑜和孫權不想此事弄假成真,又不敢公開囚禁和殺害劉備。劉備勸說娘子去荊州,娘子應允,於是二人商定去江邊祭祖,乘機逃離東吳。周瑜派兵追趕,卻被娘子擋了回去。正當周瑜準備孤注一擲時,卻見諸葛亮早在岸邊等候,劉備等已登了船,往荊州而去。岸上亂箭射來,卻是去的遠了。劉備的兵望著急急追來的吳兵,大叫“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自恃勝券在握,不想遇到了諸葛亮。這“陪了夫人又折兵”,實際上正是周瑜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結果。俗語說:“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也正是說明耍小聰明不但得不到最終結果,還要做陪本生意,落人恥笑。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也算是文學作品中“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鳳姐在賈府算是一個巾幗英雄了,她想盡多種辦法,使用種種計謀,想使賈府振興起來,或者至少維持著大家的局麵。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盡瘁,卻換來賈府上下的不滿,最終還落得個悲慘的結局。應了書中對她的判詞: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真正聰明的人會使用自己的聰明,那主要是深藏不露,或者不到刀刃上、不到火候時不要輕易使用,一定要貌似渾厚,讓人家不眼紅你。耍小聰明往往是招災引禍的根源。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耍小聰明。好算計人的小人,無不以為自己聰明、妙算,但因為用心險惡,都維持不了長久。既要整人,又不便明言,這就注定了敗局。設的計見不了人,是奸計;奸計不得人心,天人共憤,自己雖精心謀劃,卻未免心虛。有一絲透露,就心驚肉跳。且再秘密的事,也還有透風的牆,人家一旦知道了,也就“夫人”陪了“兵”也折了。一個時時處處事事顯露精明的人,不會取得別人的信任、同情和愛護、栽培,因此不會取得真正的、偉大的成功。
◇ 鋒芒太露遭人妒
嫉賢妒能,幾乎是人的本性,所以有才華的人會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難。《莊子》中有一句話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選擇挺直的樹木來砍伐;水井也是湧出甘甜井水者先幹涸。由此觀之,人才的選用也是如此。有一些才華橫溢、鋒芒太露的人,雖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
隋代薛道衡,13歲時,能講《左氏春秋傳》。隋高祖時,作內史侍郎。煬帝時任潘州刺史。大業五年,被召還京,上《高祖頌》。煬帝看了不高興,說:“這隻是文詞漂亮”。拜司隸大夫。煬帝自認文才高而傲視天下之士,不想讓他們超過自己。禦史大夫乘機說道衡自負才氣,不聽馴示,有無君之心。於是煬帝便下令把道衡絞死了。天下人都認為道衡死的冤枉。他不正是太鋒芒畢露遭人嫉恨而命喪黃泉的嗎?
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莊子》中提出“意怠”哲學。“意怠”是一種很會鼓動翅膀的鳥,別的方麵毫無出眾之處。別的鳥飛,它也跟著飛;傍晚歸巢,它也跟著歸巢。隊伍前進時它從不爭先,後退時也從不落後。吃東西時不搶食、不脫隊,因此很少受到威脅。表麵看來,這種生存方式顯得有些保守,但是仔細想想,這樣做也許是最可取的。凡事預先留條退路,不過分炫耀自己的才能,這種人才不會犯大錯。這是現代高度競爭社會裏,看似平庸,但是卻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種方式。
所以有才華的人必須把保護自己也算作才華之列。一個不會自我保護的人有才華,卻使才華過早的埋沒,而不能為社會做更多的事。
◇ 恃才自傲易樹敵
在電視連視劇《水滸傳》中,武鬆醉打蔣門神的片斷非常精彩:武鬆手握酒杯,仰脖而幹,身子東倒西歪,步履輕漂虛浮,蔣門神於漫不經心之際,鼻梁突著一拳,尚未回過神來,眼額又遭一腿……當其終於醒悟這絕非是酒鬼的“歪打正著”之時,其身已受重創而無還手之力了。武鬆所用的“醉拳”,乃武術中一高難度拳術,委實厲害之極。“醉拳”的厲害,在於一個“裝醉”,表麵上看來跌跌撞撞,踉踉蹌蹌,不堪一推,而其實呢,醉醺醺之中卻殺機暗藏,就在你麻痹大意之時,卻被“醉鬼”打趴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