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五號發射成功(1 / 1)

神州五號發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首次載人航天飛行。9時整,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16日淩晨,承載著中國人希望與夢想的“神州五號”飛船在太空遨遊了21個小時後安全返回地球。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這標誌著中國航空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標誌著中國進入了太空新時代。中國已邁入世界三大宇宙強國的行列,成為具備載人航天能力的第三個國家,與蘇聯、美國的載人航天活動相隔40年。

我國開始進行載人航天研究是在20世紀70年代。在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後,我國就開始了載人航天的研究,當時將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但由於條件不成熟,這個計劃被迫擱淺。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我國空間技術的快速發展,已具備了各種衛星的研製和發射能力。

中國現代宇航科技的基礎是當年的“兩彈一星”。“兩彈一星”是指1964年爆炸的原子彈、1966年製成的第一顆導彈和1970年成功發射的人造衛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但由於航天飛船的研製投入大、風險大、技術難度高、效益周期也較長,對它的研究也就特別謹慎。

1992年1月,中國政府批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命名為“921工程”。9月,中國正式啟動這一工程,並選拔了預備航天員。這是中國航天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係統最複雜、技術難度最高的工程。“921工程”計劃發射6個太空船,即“神舟一號”至“神舟六號”,並實現太空船的安全載人和返回。

1999年,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2001年,“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環繞地球108圈後返回。2002年,“神舟三號”無人飛船成功發射並順利返回。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艘完全處於載人狀態的無人飛船。同年12月,“神舟四號”無人飛船起航。這是“神舟”飛船在無人狀態下考核最全麵的一次飛行試驗。“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在世界航天技術舞台上的一次輝煌的展示。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火箭在震天撼地的轟鳴中騰空而起,急速飛向太空。楊利偉乘坐乳白色的飛船從位於戈壁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飛,開始了這次預定21個小時環繞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從這一刻起,楊利偉成了太空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2005年10月12日,中國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開始中國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在經過115小時32分鍾的太空飛行後,神舟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於17日淩晨4時順利著陸,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安全返回,完成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在發展載人航天技術、進行有人參與的空間實驗活動方麵取得了又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大勝利。

飛天圓夢的背後,是我國科技事業的突飛猛進,是我國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作為人類曆史上最為複雜的係統工程之一,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取決於整個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國是繼蘇、美之後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的國家。飛天圓夢,是我國在新時期改革和發展取得巨大成功的顯著標誌。

2005年2月,中國政府已經批準了載人航天第二步任務的目標。目前,這一計劃已全麵展開。預計到2007年左右,中國將實現航天員出艙和太空行走;到2009年至2012年,將完成發射目標飛行器,同時在空間軌道上實施飛行器的空間軌道交會對接技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