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晉商精英人物 宋繼宗
宋繼宗,又名啟英,字雋臣,榆次大張義村人。其父宋寶森在古北八溝(平泉縣境),經營獨資企業“吉大升”,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病逝。年齡剛到17歲的宋繼宗繼承父誌,到塞外慘淡經營父親留下的獨資企業。
青年時代的宋繼宗,在經商策略上有獨到的見解,主張商品要勤進快銷,薄利多銷,並繼承了晉商傳統,講求信譽,以質取勝,遵守商業道德,一入商界便嶄露頭角。由於時代的局限,他在發展商業上,依然采取明清時代晉商建立連號的做法,像祁縣喬家複字號那樣,逐步在榆次縣城發展宋家吉字號的獨資企業。從清末到民國初年,陸續辦起吉泰隆、吉泰公、吉豐厚、吉豐成、吉履謙、吉履恒、吉玉恒、永吉當、吉生慶等10個商業企業。經營範圍包括了糧、棉、油、綢緞、布匹、百貨、木器、典當、錢莊等各個行業,幾乎囊括了城鄉人民吃、穿、用的主要方麵,成為清末民初榆次的晉商巨子,並於1921年被推選為榆次商會會長。
宋繼宗經營商業,較少保守思想,麵對市場變化和需求具有一定的預測能力。在石太鐵路修建之時,他就預測到隨著鐵路通車,榆次北關將成為繁榮的貨物集散市場,於是及早動手,從道北街購得廉價土地,修蓋貨棧的庫房,並開辟了北關的糧食街和棧房街,把吉泰隆貨棧和吉泰公糧店遷入兩街,擴大經營規模,適應了市場的需要,被譽為“預見在胸、別具慧眼”的商界先覺。
宋繼宗開設十大吉字號,形成自己的商業群體後,並沒滿足自己已取得的成就。他放開眼界看市場,當他看到外國商品源源流入我國,就萌發了通過股份製合資形式,建立代銷美孚石油公司煤油業務的設想。於是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與榆次張治文、高壽蠻等人合夥,成立了榆次義聚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與外商美孚石油公司簽訂了包銷煤油的協議。為了打開煤油市場,一方麵安置儲油設備,一方麵派出人員,分赴太原、忻州、汾陽、離石、壽陽、陽泉、平遙、介休、交城、太穀、洪洞、趙城等省內縣市設立分支營銷機構,就近組織銷售;並在天津、石家莊紮莊,進行跨省區經營。為了融通購銷資金,公司還建立和記錢莊,進行融通協調,從而使榆次義聚煤油公司成為覆蓋麵廣、贏利頗豐的銷售大戶,每3年結賬分紅,每股都可分得3萬至5萬餘元。
宋繼宗通過義聚公司與外商接觸,一方麵感到外國資本主義工業的強大,另一方麵也覺得為外商推銷產品是為外人開辟中國市場,外方得大頭,自身得小頭,對民族有損無益。從這些實際體會中,宋繼宗比較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要富強,就要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民族工業。當然,宋繼宗在經商中孕育產生出民族資產階級思想,原因是多方麵的。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之後,在我國已開始了民族資本主義的萌芽。在我國經曆洋務運動之後,晉商中的先覺者渠本翹等也開始建立雙福火柴公司等民營企業,特別是成立設在陽泉的保晉礦務公司,奪得了與英商爭奪采煤權的勝利。所有這一切,都給宋繼宗以積極的啟示。為了學習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用以興辦自己的現代工業,他積極支持胞弟宋啟秀、兒子宋祖詒到日本留學深造。當其弟宋啟秀從日本神戶工業專門學校學成歸國後,於1923年又以其弟名義,積極倡導興辦魏榆電器廠,即後來的榆次電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