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石晗玉張羅學校的事情的時候。
牧北宸已經接到了秦元山的奏折,看著奏折上關於學校和醫院的部分,即便是秦元山不說,牧北宸都知道推動這一切的人石晗玉。
朱筆批示,國庫撥銀,專款專用送到安樂縣。
學校劃分很明確,比如石郎莊周圍如今隻有四個村子,在這一片趨於成立了一個學校,學校裏的夫子是從安樂縣分派過來的,秀才居多。
年滿七歲,免費入學,五年後進行考試,如果考試通過可以往青牛鎮上的鎮學讀書,在這五年內必須要任何束修,但筆墨紙硯家裏準備。
鎮學三年結束,依舊是考試,合格的可以到縣學讀書,到了縣學讀書的人就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參加童生試,也就是開始科舉之路了。
官府特地叫各村的村長到縣衙開會,傳遞精神到每家每戶,這一下整個安樂縣都沸騰了。
曾經何時,讀書那都是有錢人家才會做的事情,尋常百姓哪裏有機會?真要是家裏出了個聰明的孩子,那簡直就是一家子都要為一個讀書人拚命了。
束修,四時八節的節禮,等等對於窮苦人家都是不小的壓力。
更讓這些人意外的是,筆墨紙硯相關行業,價格調整到了尋常百姓也能接受的範圍內,其中略貴的是紙,很平價的磨條幾乎家家戶戶都買得起。
同時,安樂縣開了造紙、製墨的大型製作作坊,而這一切都是石晗玉近乎瘋狂的輸出,還有印刷教材上,石晗玉特地研究了活字印刷術,最後和紀雲錚帶領許多立誌要傳道受業解惑的青年才俊熬了許久做出來的。
而這件事成功後,牧北宸是再也坐不住了,決定親自來一趟安樂鎮。
但,身為一國之君要出門都是不容易的事情,並且牧北宸有意要帶著朝廷官員一起過來參觀學習一下,所以秦元山第二份奏折送到了牧北宸的手裏的時候,牧北宸也震驚了。
石晗玉已經在開始對醫藥行業整頓了,從采藥人、藥材商到藥局和醫院,這一套計劃可以用完美來形容,就算是讓太醫院的人一起研究,也絕對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成如此規模。
而牧北宸原本迫切的心思反倒是放下了,他想看一看石晗玉會在安樂縣還能做出來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舉動來。
接下來半年的時間,整個安樂縣呈現出來的勃勃生機讓牧北宸欣喜之餘都有些寢食難安了,她那麼小的一個人,做這些事會不會累壞了。
而此時的石晗玉,身邊不單單有紀雲錚,盛世、石君澤、冷鋒,還有顧長生和趙同芳,就像是一把把利刃,隻要商定計劃後,那就是無往而不利。
除了人好使,石晗玉知道背地裏牧北宸給了自己很大的支持。
這種感覺很奇特,明明兩個人時間相隔上千裏,但至少做任何事情都有能感受到他的存在,事半功倍的助力讓石晗玉像是機器一般,不知疲倦的想要盡快的讓安樂縣走上正軌。
與此同時,許多能人異士都感受到了安樂縣的變化,甚至一些商賈大戶都感受到了安樂縣的不同凡響,各行各業的人開始往這邊擴張,以汜水河為界限,河西到安樂縣輻射整個安樂縣,各種買賣作坊都遍地開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