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做最真實的自己 傾聽內心的聲音(1 / 1)

第7章:做最真實的自己 傾聽內心的聲音

學會與自己對話,是一種心靈境界。當心裏比較平靜時,就傾聽內心的聲音,這樣才能更加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隻有這樣才能懂得如何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你才是一個智者,是一個充滿自信、充滿活力的人;是一個領導生活,而不是被生活牽著鼻子走的愚人。

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評價,你不妨給你自己讚許的微笑。不要理會那些想要逼你屈服的人,隻要你按照適合你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時,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每個人都要靜下心來,聽一聽內心的聲音,這些聲音可以指導自己的生活。

在人生前進的過程中,我們都要麵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不同的選擇,就會產生不同的命運。因此,當你在進行這些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十分的慎重。

哲學家紀伯倫給了最好的忠告。他說:“父母就像一張弓,而子女卻是箭。帶我來到人世的是父母,但最終要對我們負責的還是自己。”如果你的父母要你當老師或醫師,而你想當畫家或作家,難道選擇自己要走的路是自私的嗎?生命是屬於你自己的,你可以選擇想要的一切。

有一個女孩子,她在填寫高考誌願的時候,和父母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她從小喜愛文學,而且在這方麵小有才氣,已經陸續發表了不少文章。這樣她就想填報師大的中文係。可是父親不同意,他認為:文學作為業餘愛好還可以,如果以此為職業,風險性大,既清貧又沒地位;現在,最有前途、最熱門的應該學金融;自己的女兒有競爭的實力,為什麼不填報財經大學的國際金融係,以後收入高,且接觸的不是銀行家就是企業老板。母親也支持父親的觀點,勸阻女兒說“你父親見多識廣,聽他的沒錯”。女兒拗不過父母,隻好勉強同意了。

後來,她考上了金融係。可是她在學校學習並不順利,她不喜歡數字和報表。上課時老師講的知識她怎麼也記不住,而且金融係功課很重,大家都忙著學習,她卻顯得很不合群。第一學期她就開了兩門紅燈。

以上事例說明,女孩子的父母雖然是有過錯,但主要的責任還在自己,自己已經十八歲,走向成熟了。一個成熟的個體應該學會對自己負責,別人是無法對你的命運負責的。雖然父母很想引導甚至安排你的生活,但他們不可能決定你的生活,他們隻是你生命中某個階段的伴侶。

任何人都隻能給你人生建議,卻不能為你的人生負責,畢竟他們無法代替你生活。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做你自己,此即你存在的意義”。

每個人都靜下心來,聽一聽內心的聲音,這些聲音本來可以指導自己的生活。不要因為自己年輕或者經驗不夠而對自己缺乏信心和勇氣,要想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快樂,你為什麼不傾聽這種聲音?不管它有多微弱,也要堅持自己的觀點。

要忠於自己,不必老是顧慮別人的想法,或總是想要取悅他人。記住,生命可貴之處就在於做你自己。為自己而做,為自己的夢想而活,為自己的快樂而活。即便你是聽從了他人的意見而走錯了路,也不要將問題歸罪於他人。因為隻有你才能決定是否采納他們的意見,所以該負責任的是自己。歸罪於他人,客觀上又將解決問題和作出下一個決定的權力交給了別人,自己的問題最終得由自己解決,隻有承擔起對自己的全部責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夠把事情做得更好,也才是對自己的最大關愛。

如果你沒有勇氣去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又不願意在現在的工作中改變消極、厭惡的態度,那麼你就永遠與成功無緣。而在生活中,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獲得成功,就因為他們能在逆境中堅持做自己願意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