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庭中的蒙台梭利全智能教育 (五)蒙台梭利的自然人文的教育(1 / 3)

二、家庭中的蒙台梭利全智能教育 (五)蒙台梭利的自然人文的教育

蒙台梭利的自然人文教育的內容包括自然教育、史地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等。其中囊括了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地質學、曆史、音樂、繪畫等與人類生存環境有關的人、地、事、物等各種知識。目的在於通過孩子對身外事物的了解,培養孩子熱愛科學的情感,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宇宙觀、人生觀,以適應社會環境,進而能維護自然環境,改善社會環境,創造健康美滿的人類生活。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美術教育

蒙台梭利在強調發展孩子認知技能的同時,必須注意孩子的情感生活,注意他們的內在思想和感受,注意他們自我表達的方式。讓孩子通過可視藝術——繪畫、泥塑、音樂、舞蹈和戲劇來表達自己。

首先,蒙台梭利是教育中的環境美學的先鋒,她看到了環境中的審美質量和總體平衡對年幼孩子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她喜歡用環境布置法來對年幼孩子實施美育。

在孩子成長的早期環境中,用優美的、精心挑選的藝術作品來布置環境十分重要。通過教室裏教學材料和通過自然界而獲得的廣泛而豐富的感覺經驗,會為孩子以後爆發出創造性和自我表達提供豐富的素材。

現在的蒙台梭利教育環境中,有大量的可供自我表達的藝術媒介,比如,油畫、泥塑,抽象派的拚貼畫材料,各種不同的繪畫和顏料,製型紙等。

在美術實踐方麵,蒙台梭利主張給孩子各種顏色,提供彩筆、紙及相關材料和工具,讓孩子進行自由繪畫、泥工、手工製作等活動。蒙台梭利不主張老師去刻意地教孩子,而是讓他自動自發地用這些材料去做,他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做到什麼程度,而不是刻意去模仿一種東西去做。

在國內,蒙台梭利美術教育通過孩子身邊的事物讓孩子用心靈感覺情緒、氛圍、人情、文化、情感、精神……然後啟發孩子用繪畫、粘貼、剪紙、泥工等適合孩子發展特點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激活孩子的動手能力、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饒有興趣的活動課程中,老師帶著孩子一起養成觀察事物的習慣,一起感受色彩,一起熱情地將觀察到的事物表達出來,一起用繪畫語言來表達情緒、香味、音樂、觸覺等等內心的感覺,一起來畫媽媽、爸爸最可愛的樣子,一起欣賞和體會大師的作品,提升孩子從生活中發現美、感知美、理解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培養合作精神,促使良好性格的形成。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在音樂教育方麵,蒙台梭利認為音樂是通過唱歌、打擊樂樂器、動作來表現的。蒙台梭利教育中還有幫助孩子感知、表達基本音樂成份並訓練其音樂欣賞力的教具活動。像沉默遊戲、傳聲筒、蒙台梭利鈴(分辨音高之用)這些為訓練耳朵分辨聲音的活動,是蒙台棱利孩子早期音樂訓練的核心課程。蒙台梭利還描述過一些音樂活動,像韻律運動(跟著一連串不同的韻律做運動),聽經典音樂和其他類型的音樂,合唱,隻用一種樂器演奏等,這些活動在現代蒙台梭利教室裏也可以看到。

典型的蒙台梭利課程還為孩子們提供學習不同樂器的機會,還會教孩子們識譜,創作音樂和組織音樂團體。例如,有的學校還有鼓樂隊。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自然科學和文化教育

認識世界自然的真理是人類永遠不能停止的使命。因為自然與人類世界共存,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在時空不斷縮小的現代社會,更需要人們熟悉了解自己的生存環境,從而才能自如的生活。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科學探索要涉及到直接觀察,在直接觀察中對自然屬性的感覺為後來的抽象思維提供了實驗性基礎。這需要與自然界的經常接觸,它能為孩子們提供了積累經驗、認識事物和把自然現象歸類的機會。

自然科學、地理、曆史等這些內容大多是孩子接觸不到的,蒙台梭利通過教具化讓孩子去認識這些內容。認識宏觀的宇宙現象時要為孩子們提供自然模型(例如,被水環抱的島嶼,綠波蕩漾的湖泊),大陸或地球上其他區域的拚圖遊戲等等。

科學現象一直是我們每一個人容易產生興趣、激發探究欲望的活動,對於正處在對一切都感興趣的孩子來講就更是不例外了。孩子對新生事物和一些奇怪的現象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父母與孩子做一些簡單直觀的物理化學現象實驗,比如,水的溶解實驗,了解物體的運動速度快慢的實驗,天氣現象的觀察等。科學永遠是一個沒有止境的研究對象,而且是永遠的有興趣,所以,針對這一特點,我要和孩子們一起在科學領域裏最大的發揮我們的潛能,讓孩子們得到很大的發展。

對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文化的學習也是文化教育中的一種學習。對某一特別文化的了解,或者使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物品,這些都是在蒙台梭利教室裏孩子們可能吸收不同文化的方法。

自然生命教育的意義

現在的人類,雖然已創造了社會生活的歡樂,但人類還是離不開自然,仍然屬於自然界的一部分,我們與自然界有密切的相依相存的關係,自然力量對我們身體的成長甚至有物質的影響。特別是在孩子時期,更必須從自然中獲取力量以發展其身心。例如,一位生物學家通過隔離裝置把小豚鼠與地磁隔絕,發現這些小豚鼠長大後均患佝僂病。

孩子的肉體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他的精神生命也需要使心靈與天地萬物接觸,以便直接從生動的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中吸取養分。達到這一目的的方法讓孩子從事農業勞動,引導他們培育動植物,並從中思考自然,理解自然。現代孩子教育的要領必須是也隻能是促進孩子個人身心兩方麵的發展。農作物和動物培育中包含著深刻的道德教育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自然會引導孩子觀察生命現象

孩子們與動植物的關係類似於觀察他們的教師和他們的關係。隨著觀察興趣的逐漸增長,關心生物的熱忱也隨之增長。這樣孩子也就必然會感激媽媽和教師對他們的愛護。

2自然引導孩子自我教育

當孩子們明白播種的植物的生命依靠他們澆水、養育的動物需要他們喂食時,他們就會像一個開始感到對生命負有責任的人一樣,變得有警惕性。此外,—個與媽媽和教師全然不同的、呼喚他忠於職守的聲音就會告誡他們,千萬不要忘記自己承擔的責任。這聲音就是在他們照管下的垂危的生命的哀求聲。在孩子和他們照管的動植物之間會產生一種神秘的一致性,誘導孩子無需要教師介入去完成一定行動,即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

孩子們所得的報酬也仍留在他們和自然界之間:經過他們長時間耐心地給孵蛋的鴿子送食之後,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終於看見小鴿子了;老母雞昨天還一動不動地趴在窩裏,今天終於看見它身邊出現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雞;兔籠裏原來隻有一對寂寞的大兔子,他曾愛撫它們,用媽媽廚房裏的菜葉喂養它們,然而有一天他看見小兔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