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減輕家庭變故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7.遷居時如何關心孩子(1 / 2)

七.減輕家庭變故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7.遷居時如何關心孩子

【專家建議】 家中改房,亦有不與我合意者,已成則不必再改,但六弟房改在爐子內,此係內外往來之屋,欲其通氣,不欲其悶塞,餘危以為必不可.不若以長橫屋上半節間斷作屋為妥。內茅房在石柱屋後,亦嫌太遠;不如於季洪房外高坎打進七八尺,既可起茅房澡堂,而後邊地麵寬宏,家有喜事,腕盞菜貨。亦有地安置,不至局促,不知可否。 ——《曾國藩家書》 【專家建議】 家中改建屋,也有與我意見不合之處,已經改了的也不必再改。但是六弟的房改在爐子裏,這是內外往來的屋子,要它通氣,不要閉塞,我的意思以為必定不可以,不如把長橫屋上半節間斷做屋為妥,內茅房在石柱屋後麵。也嫌太遠,不如在季洪房外麵記坎打進七、八尺,既可以起茅房和澡堂,而後麵地麵寬大,家裏有喜事,碗盞菜貨也有地方安放,不至於局促。不知可不可以。 【學家教】 曾國藩在家書中提到了房屋改建的意見,可見居住環境自古以來就是人們關注的話題。古代有孟母三遷的故事,也是以個例證。對孩子來說,跟隨父母遷居,改變環境,會使他們的身心產生微妙變化。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環境扮演著重要角色。“家庭環境”不僅僅包括家庭氣氛、成員之間的互動關係,還包括家庭空間的改變,比如搬家以後環境的變化。孩子進入新環境,會在心理產生許多不適應感,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心情、情緒等

複雜的體驗。父母要照顧到孩子因為搬家引起的心理變化,幫助他們進行調整,獲得健康成長。 1.注意搬家可能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 一般來說,孩子年齡越小,受環境改變的影響越大。搬家以後,孩子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會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感,如果原來熟悉的人不在身邊了,更容易帶來心理壓力。 俄羅斯薩拉托夫州國立大學的專家曾經對長途搬家對孩子的影響進行了專題研究,結果發現:孩子在新環境中容易產生“心理震動”,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研究人員對330名10歲至17歲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他們當中超過一半的人有過長途搬家的經曆。問卷內容進行了科學設計,涉及居住條件、生活方式、孩子對自己在班級的地位、與父母和朋友的關係、家庭經濟狀況等。 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在搬家以後對生活的滿意度顯著降低。與當地居民的孩子相比,搬過家的孩子對生活環境、居住條件的滿意度比較低,在新班級對自己的地位評價也不滿意。最後,專家提醒父母,搬家的時候父母要對孩子進行預先的勸導,搬家後更要對孩子進行心理安慰,對孩子的消極想法進行幹預。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更多地加入到搬家大潮中去。喬遷新居是一件高興的事,但是父母不能僅僅享受搬家帶來的欣喜,還要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發現孩子產生不適應、情緒波動時,要給予必要的幫助,避免引起消極後果。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把握搬家帶來的消極影響呢,怎樣把握孩子可能產生的心理變化呢?具體來說,下麵幾點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1)根據搬家的不同原因,判斷由此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影響。 搬家有各種原因,比如家裏有人死亡、父母離婚、失去家庭收入、就近上學等。通常,因為家庭發生意外和變故而搬家,往往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因為,孩子既承受著家庭變故的折磨,又進入一個全新的新環境,這會讓他們的心理壓力增大,如果超出個人承受力,就容易引發各種消極後果。所以,如果不是喬遷新居,父母就要注意消除孩子的心理創傷,在遷居的同時給孩子更多關愛。 (2)搬家會明顯改變孩子的人際關係,特別是會中斷孩子現存的友誼時,父母要給予孩子心理上的安慰。 作為空間上的轉移,搬家往往造成人際關係的疏遠。孩子跟隨大人搬家以後,原來的好夥伴、好同學可能會與自己在空間上分離,從而造成友誼上的中斷。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首先會感受友誼喪失帶來的失落感,陷入寂寞的難耐中去。 而當孩子進入新學校、新班級,結識了新同學以後,他們又麵臨著和陌生人發生朋友關係的壓力,以及緊張的學習壓力。搬家以後,孩子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中,可能會麵對與以往不同的課程表和課程,而且可能有些課程學過了,有些課程沒學過,可能會跟不上別的同學..總之,因為搬家引起的學習上的壓力不能忽視。 (3)根據孩子年齡大小,判斷孩子可能出現的不同反應。 通常,孩子年齡越小,對環境的改變越敏感。一項調查表明,幼兒園或一年級的小朋友對搬家尤其敏感。這是因為,他們正嚐試著與父母分開,努力適應新的老師和同學,如果搬家,那麼他們往往會對新環境產生不適應感,而把注意力重新轉移到對父母的依賴中來,從而幹擾了他們發展家庭之外的社會關係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