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在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扮演了啟蒙的角色,對孩子良好習慣、道德、品格的培養,對孩子智力、潛能的開發,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僅要用心撫養子女,還要主動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要高度重視孩子早期的培養和開發。
事實上,我國自古就形成了重視家庭教育的良好傳統。古人認為,個人一切道德教育和品質的培養,如果能夠在“幼稚之時”就進行訓誡、誘導,使其“習
與智長、化與心成”,那麼成人之後就能自覺遵守必要的道德規範。因此,人們非常重視對幼兒的啟蒙教育和養成教育,強調培育良好的家風,並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家訓”文化。 “家訓”是指父母對晚輩子弟的訓誡、規勸,其中有的以家書等文字形式流傳下來,為後人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機會。比如,“孫叔敖家訓”、“孟軻母訓兒”、“班固與弟超書”、“諸葛亮誡子書”、“《朱子治家格言》”等,都是優秀的家訓代表作品。不過,以係統性著稱、足以垂範後世的第一部家訓專著,當屬顏之推(北齊)撰寫的《顏氏家訓》。 顏之推曾經在北齊、北周和隋朝做官,見慣了政治風光、閱盡了人間世情,在做人處世方麵可謂見多識廣。因此,顏之推年老的時候對子孫產生了深深的憂慮,擔心他們能否掌握安身立命、磨礪意誌的本領,具備讀書上進、和睦共處的品性,不致於讓家道過早衰落。於是,他力透紙背,為家人也為後人留下《顏氏家訓》這部家訓專著。千百年來,《顏氏家訓》廣泛流傳,對後世家庭教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今天,我國社會正經曆著一場深遠的變革,家庭結構也進行著巨大的轉型,這為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這一背景下,家庭教育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強了。因為,孩子為了適應未來激烈的競爭和挑戰,更需要從小進行潛能開發,更需要高質量的家庭教育。父母與子女之間,有著極其親密的血緣關係。父母對子女的了解與關愛,子女對父母的信任與依賴,形成一種特殊的聯係,最有利於孩子早期教育的開展。 繼承家訓文化的優秀傳統,對孩子提早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一位父母的現實選擇。我國傳統的“家訓”,是在長期的家庭教育中孕育、發展和形成的,因此包含了許多優秀的教育理念、原則,對今天的家庭教育仍然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繼承和發展這些教訓文化的優秀成果,能夠幫助父母開展符合時代要求的家庭素質教育,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獲取廣闊的發展空間。 社會越發展、越進步,就越需要賦予“家庭”新的活力。在此,我們以《顏氏家訓》為底本,以《曾國藩家書》為補充,遵循批判地繼承的原則,選擇優秀的家訓理念,結合當今家庭教育實踐,幫助天下父母完成家庭教育的曆史任務。本書不僅能幫助父母掌握必要的家教理念,幫助孩子獲得健康成長的快樂,還能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形成一種互動——讓父母了解孩子、讓孩子關愛父母,實現親子和諧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