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氏王朝,肅元二十一年。
至今曆時一百九十二年,傳十三代帝王,當今天子蕭肅帝蕭弘,三十六歲登基,如今五十七歲,在位二十一年,為政以德,天下繁榮昌盛,歌舞升平。因日理萬機的操勞至病疾纏身,雖才五十來歲,卻已是暮年光景,日漸昏聵起來。
因此東宮太子蕭岐與成王蕭顏的奪嫡之爭更為激烈。
成王府屬官天監閣太史令,他掌天時星曆,因夜觀天象,見有神魅者化為一宿犯侵主星。以“餘奴犯主”之名將其大做文章,以東宮太子爺之子,尚在胎中就被皇帝敕封的,還不足滿月的太孫蕭夔。以夔宿主犯皇帝天命為由,至病疾日益見重之論,一道奏章呈上了朝堂,以實現對太子的打擊。此奏章呈上,另有成王黨羽及相國率領群臣附議,微妙的朝局麵上平靜,暗中卻波濤洶湧。
成王與相國更是大作陰謀,趁皇帝病疾纏身昏聵之時,又趁大權在握的便利,假借皇帝之名,假傳一道詔書,將太子府四十六口一並入獄,包括那出生還未滿月的太孫蕭夔。
在朝堂之上,由於司天台主簿宓道子告知太子府屬官太常司趙大人,餘奴犯主一說,自古帝王多為忌憚,寧可錯殺也不可放過,然而成王府此番餘奴犯主之論雖為謬論,實為欲加之罪,是惡毒無比的手段。
宓道子獻一記說:如今隻可將“餘奴犯主”之論改為“護主”,隻要朝論風向有所改變,東宮危機或許能解。
相國楊文博乃成王蕭顏的親舅舅,自是成王一黨,又是一朝之相,在朝中經營多年,黨羽眾多,朝堂上與太子爭鋒相對,力保成王,將餘奴犯主之說,說的是天花亂轉。皇帝雖然昏聵,心中猶如明鏡,知成王有奪嫡之意,又知成王手中握有兵權,又有大權在握的丞相舅舅相幫,若鬥起來,太子定然一敗塗地。如今的皇帝,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自古以來,皇位傳長傳嫡,太子乃張皇後所生,即嫡又長,名正言順。太子一直致力於富國安邦,至大權皆落他人之手。蕭肅帝雖喜蕭顏,卻為楊妃所生,更不願看到東宮血流成河,如今隻能求一個保全之策,不然等成王奪嫡登基,太子定要萬劫不複不可。以及太子黨一眾官員,也非遭成王一並除淨,那時定是一片血海,骨肉相殘的局麵無法避免,說不定還禍極天下。
蕭肅帝夜裏輾轉反側,想盡了所有可能,太子都沒有贏成王的把握,為避免骨肉相殘的局麵,在正德殿留下一道遺旨,於當夜二更天便駕崩了。
肅元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三,國喪未畢,成王迫不及待的登基,改元靖和,史稱蕭承帝。
靖和一年,蕭承帝遵循蕭肅帝遺旨,昭告天下。將成王一府四十多口發配東海七千裏的流波山,真是中了宓道子口中兩句讖語“夔星本自流山來,曆時千年還流去。”
這句讖語出自太子府屬官司天台主薄宓道子之口,這話還得從二十七天前說起,東宮邵陽殿太子妃臨盆,宮中太醫在殿內跪滿一地,太孫一出生,太子妃便血崩喪命了。
太子蕭岐急召來宓道子,對這新出生便帶走親母性命的太孫看了屬命及生辰八字。宓道子相麵觀心,算了時辰,正是肅元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六子時初時,這一日屬九煞畢集日。九煞畢集乃是九大凶神集畢之時,是彙集不祥的時日。凶時九煞畢集,故此時間段內諸事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