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讓你的孩子在社會上遊刃有餘 第十二章教孩子知書達理(1 / 3)

第四篇讓你的孩子在社會上遊刃有餘 第十二章教孩子知書達理

也許你的孩子非常的淘氣,但是他卻懂得尊老愛幼,關心師長,謙恭禮讓,這讓所有作爸爸媽媽的都非常的自豪與安慰,即使他很淘氣,但卻能收放自如;也許你的孩子看起來很乖巧,但實際上卻從不聽爸爸媽媽的話,不懂禮貌,不尊重別人,在外人麵前讓你丟盡了麵子。我想大多數人都喜歡前一種孩子,那麼在這樣的影響下,孩子在今後的成長路上也一定是受人歡迎的。而看到此時,作為爸爸媽媽是否應該想一想,到底是孩子的錯還是爸爸媽媽的教育沒有到位呢?

教孩子學做自理的乖寶寶

觀察內容穿脫衣服、係鞋帶。

發展目標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時寶寶自己穿係帶鞋,還可以鍛煉手指的靈活性。

1學習穿脫衣服

從孩子2~3歲開始,就應該鼓勵孩子自己穿脫衣服。讓孩子自己穿、脫衣服,是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一個重要內容。

開始學穿脫衣服時,主要是教孩子掌握基本的方法。如穿上衣,衣服的前襟朝外,雙手提住衣領的兩端,然後從頭上向後一披,把衣服披在背上,再將手伸入衣袖。係紐扣時,先把兩側門襟對齊,從最下麵的紐扣係起,以免錯位。教孩子穿褲子時,先讓孩子分清前後,雙手拉住褲腰,坐著將兩腿同時伸進褲筒,當腳從褲筒中伸出時,便可站起來,把褲子往上一提,就穿好了。脫衣服比穿衣服容易,如脫褲子,讓孩子雙手拉住褲腰兩側,向前一彎腰,順著把褲子拉到臀部下麵,然後坐下來,把兩腿從褲筒裏脫出來就行了。這樣反複學習、實踐,孩子掌握了穿脫衣服的技巧,慢慢就熟練了。

2係鞋帶

首先讓寶寶練習係一個結,等練熟了,再教他連續係兩個結(也就是一個死結),第三步再讓他練習係活結。

為了鼓勵孩子自己穿脫衣服的興趣,防止把衣服穿反,給孩子買衣服的時候,可以買些有前後標記的衣服,如上衣胸前有他喜歡的小動物,褲子前麵有口袋或膝蓋上麵有圖案,使孩子容易識別前後。

開始他可能穿不好,褲子穿反了或兩條腿伸在一條褲腿裏。有的孩子著急,一次沒穿好就沒有興趣了,甚至哭著不學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爸爸媽媽要鼓勵孩子,穿不好重穿,要從容易到複雜,最好是從夏天開始,因為夏天穿的衣服簡單,而且慢慢穿也不易受涼。夏天學會穿短褲、背心,隨著天氣變化,漸漸增加衣服,也就成了漸漸學習的過程。

寶寶的許多鞋子都是需要係鞋帶的,可是許多寶寶都不會自己係,可以選一個時間在媽媽的幫助下練習自己係鞋帶。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1端正認識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往往起始於父母對子女的嬌慣。有些父母生怕孩子苦著累著,從疊被子、洗衣服,到打洗臉水、倒痰盂都是一一代勞,甚至到了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後,還是一切包辦代替。這就抑製了他們活動的內驅力,削弱了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動性。表現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產生怕苦畏難,消極懶惰、缺乏恒心等現象。所以,凡有眼力的父母,都很注意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2從小事做起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使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般來說,孩子對於新鮮事物總是感興趣的,對於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事情也總是持積極態度的。因此,要注意引導,從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打掃房間的衛生、洗小衣物等小事做起,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

3養成好習慣

俗話說:“習慣之始如蛛絲,習慣之後如繩索”。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讓孩子養成自理的習慣。你要給孩子指出行動的方向,規定其要達到的目的,並經常檢查督促。要通過有規律的“按時吃飯”、“按時睡覺起床”和“飯前便後要洗手、常剪指甲”等,對孩子進行反複的實踐鍛煉,就能形成良好的習慣了。

4“管”、“放”結合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要做到“管”、“放”結合。所謂“管”,就是在孩子辦某件事時,要過問一下,估計一下有什麼困難,預先做一些必要的指導;所謂“放”,就是要放手讓孩子去做。在做的過程中,孩子才會增長才幹。

兩隻魚鷹

一個漁夫養著兩隻魚鷹,一隻叫短尾巴,一隻叫長腳。漁夫搖著小船,帶它們到江上捕魚。

短尾巴從水中鑽出來,高昂著頭,嘴裏叼著一條很小的鯧魚。漁夫高興極了,鯧魚雖小,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他趕快把長竹竿伸出去,把短尾巴拉上船。取下它嘴上的鯧魚,放進船艙,親熱地拍拍短尾巴的頭說:“真是我的好短尾巴,又是你第一個給我捉上魚來。”

短尾巴得意地扇著翅膀,嘎嘎地叫著,好像在說:“下一次,我要給你捉一條大魚來。”

漁夫又拿起長竿,等待長腳回來。過了好一會兒,長腳忽地一下鑽出水麵,用堅實的嘴巴,緊緊夾住了一條足有一斤多重的青魚,慢慢地向漁船遊來。漁夫把它拉上船,取下它嘴裏的青魚,更加親熱地拍拍它的頭說:“捉吧,把更多的青魚捉上來吧!”長腳隻把翅膀抖幾下,又鑽進水裏捉魚去了。

有一天,漁夫帶著魚鷹,來到了青魚嘴的深水潭。

第一個捉魚上來的,照例是短尾巴,仍然是一條小小的鯧魚。漁夫當然很高興,因為這又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他又手持長竿,等長腳捉更大的青魚上來。可是,長腳上來時,嘴裏卻是空的。漁夫很生氣,揚起長竿,警告說:“你偷懶!今天不給我捉條大青魚上來,我要你的命!”

長腳遊得很吃力,還是一聲不響地鑽進水裏去了。過了一會兒,它冒出水麵,像要歇息一下,兩眼委屈地盯著主人:它從早上到現在還沒吃過一條小魚,也沒一粒玉米進肚。它把嘴巴閉得緊緊的,兩腳一用力,又鑽進了水裏。

當它再一次空著嘴鑽出水麵時,漁夫氣極了,掄起長竿,把長腳狠狠打了一頓。長腳跌落在船艙裏,再也動彈不得了。

又過了一會兒,水麵漂起了淡紅色的血。漁夫見水麵下有一個黑影慢慢遊上來,江水開始動蕩起來。

漁夫也害怕起來,把船劃到青魚嘴山腳下。等那個黑影完全浮出水麵,才看清是一條大青魚的背脊。大青魚仿佛做著垂死掙紮,弄得江水嘩嘩作響。它翻滾著,拚命地四處亂撞,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它好像精疲力盡了,才慢慢翻了個身,飄浮起來。

大青魚死了。漁夫才把船劃近大青魚。他發現大青魚的眼睛被啄瞎了,眼睛旁和身上還有好些被啄破的洞。漁夫什麼都明白了,呆呆地看著大青魚,又猛地撲進船艙,懊悔地、憐憫地抱起了長腳。短尾巴還向漁夫嘎嘎叫著……

教孩子學做講衛生的乖寶寶

觀察內容洗手、刷牙。

發展目標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孩子講衛生的好習慣。

1讓孩子自己學會洗手

爸爸媽媽幫助孩子挽好袖口,打開水龍頭,把兩手衝濕,擦上肥皂,開始可由爸爸媽媽給擦肥皂,逐漸教會孩子擦肥皂的方法。

首先要兩隻手心相對搓,搓出肥皂泡後,左右手相互搓手背。左手握住右手手腕轉圈,從手腕轉到手掌再到手指尖,右手同左手動作一樣,兩手五指分開,手指交叉洗手指縫。然後是衝手,最後是擦手,把毛巾放在一隻手心上,另一隻手在毛巾上擦手心、手背、手腕,再換另一隻手擦。

2教孩子養成刷牙的好習慣

一般來講,孩子在20個月時就可以開始學習自己漱口了。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在鏡子中觀察牙縫、口腔中的食物殘渣,再針對孩子好模仿的特點,讓孩子模仿漱口動作。然後在適當的時候教孩子刷牙。刷牙的正確方法是:

刷牙時牙刷指向牙根方向,順序為:由前向後,由外向裏。刷上牙時由上向下刷,刷下牙時由下往上刷,刷咬合麵時先來回橫刷幾遍,刷去牙齒表麵的汙垢,再上下來回豎刷,清除牙縫裏的殘留物。讓孩子注意橫刷時用力輕,豎刷時稍加力。最後教孩子洗淨刷牙用具並用毛巾擦幹嘴巴。在孩子學刷牙時,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配合兒歌進行刷牙動作,以提高學習的興趣並給予鼓勵和表揚。

隻要孩子能夠把手洗幹淨(包括手心、手背、指頭、指縫、手腕等),則說明孩子已經學會洗手,不必過分關注洗手的先後步驟。

在正式教孩子學刷牙前,應該先讓孩子認識刷牙用品,爸爸媽媽可以預先讓孩子挑選喜歡的杯子、牙刷和牙膏等用品,這樣可以調動孩子學刷牙的興趣。

怎樣為你的孩子選擇牙刷

以往爸爸媽媽在為孩子選購牙刷時,習慣上會挑兒童專用牙刷,但因幼兒、學齡前及學齡期孩子的手部肌肉發育不同,牙齒的生長情況也不一樣,所以應有分齡使用的概念,不同的年齡階段,要選擇不同的牙刷。

2~4歲:這時期的孩子常用奶瓶喝奶,最容易發生奶瓶性齲齒,由於孩子正處於牙齒發育初期,手掌與口腔也較小,初次刷牙應選擇易於深入口腔的窄小刷頭的牙刷,這種牙刷握柄較粗,適合肌肉未發展完全的孩子掌握。

5~7歲:當孩子的第一顆恒齒長出後,要特別注意牙齒清潔。爸爸媽媽應為孩子選擇環形刷毛的牙刷,毛刷邊緣要柔軟,能完全包圍每顆牙齒以達到徹底清潔的目的。

尼龍絲毛牙刷對牙齒的清潔作用及按摩作用很好,均勻性、彈性好,比較符合孩子的牙齒特性,而且更有利於口腔保健。

孩子一般應使用不會磨損牙齒和牙齦的偏軟性牙刷。爸爸媽媽購買牙刷時,可用手指壓一下刷毛,如果手指有刺痛感則表示太硬;如果刷毛來回彎曲自如、手指有點癢的感覺,表示比較軟。

使用前先用溫鹽水浸泡1~2分鍾,使刷毛變得柔軟並起到殺菌的作用。牙刷使用後,爸爸媽媽要幫助孩子用水衝洗刷毛內部,並將水分盡量甩去,將牙刷頭朝上放在漱口杯裏,或者放在通風有日光的地方,使它幹燥而殺菌。牙刷通常1個月更換一次,最長不能超過3個月。

回聲的結局

科學定義講,回聲是反射或散射回來而同直達聲(或原發聲)相區別的聲音。它同直達聲(或原發聲)傳到人耳的時間,相差在二十分之一秒以上,強度又相差不多,因此能清楚聽到。這是山穀中或大廳裏常有的現象,我們都有過親身體會。

回聲是相當固執,相當自負的。他自認為比產生他的聲音還強。所以,有一天,他竟然要跟聲音比賽誰更有能耐,誰的口才更好。

聲音說:

“比,就要比誰更有創造性。”

回聲說:

“比,就要比誰更有創造性。”

聲音說:

“但是你隻會重複。”

回聲說:

“但是你隻會重複。”

聲音問:

“你能不能學得謙虛一點呢?”

回聲問:

“你能不能學得謙虛一點呢?”

總之,隻要聲音說一句,回聲也照樣說一句,頑固地頂回去。

聲音想了想,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便改變了說話的方式。

聲音說:

“我毫無創造,隻會重複別人的話。”

回聲說:

“我毫無創造,隻會重複別人的話。”

“哈哈,這回你失敗了吧!”聲音高興地說。

回聲卻毫不遲疑,照本宣科地說:“哈哈!這回你失敗了吧!”

憨厚的聲音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些激動了,就說:

“我不跟你爭吵了!”

回聲也生氣地重複著:

“我不跟你爭吵了!”

聲音忍耐了一下,真的就不響了。

回聲卻總想比個高低,把聲音戰敗。可是這一下糟了:聲音不響了,他什麼也說不出來了。

從此以後,假如聲音能堅持下去,永遠不再開口,回聲也就沒有辦法再進行什麼比賽,再繼續爭辯自己的優越性,而且,他隻好從世界上消滅了。

這就是回聲所應該得到的結局。

教孩子學做懂禮貌的乖寶寶

觀察內容使用禮貌用語。

發展目標培養孩子做懂禮貌的好孩子。

1學會使用謝謝

當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我們教孩子做謝謝的手勢,當孩子會說話後就要教他學會使用謝謝這一禮貌用語。

讓孩子給你拿一些他能拿得動的小東西,哪怕是一串鑰匙或者一副手套,然後一定要對孩子說謝謝。當寶寶想要吃什麼東西或者想要玩兒玩具的時候,父母滿足了他的要求後,讓寶寶也要對爸爸媽媽說謝謝,這樣形成了習慣,當別人對他有幫助的時候,寶寶也會主動地說謝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