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真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 巧詐不如拙誠(1 / 1)

第十章真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 巧詐不如拙誠

約翰·丹佛先生是個率性的人,他一般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他認為在朋友交往中,要盡可能透明地表達自己,而不是刻意隱瞞自己的看法,這樣朋友間的友誼才會深厚。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真是太多了。可是從擦肩開始,要與一個人交往下去,無論是以書信或見麵作客的形式維持,還是敞開心扉與其細論者,可就少而又少了。人們常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朋友能交至莫逆,在你困難的時候寬慰你,成功的時候祝福你,忘形的時候提醒你,灰心的時候鼓勵你,酒可以一起醉飲,山可以一起亂爬,那就已經是非常非常地難得了。所以,沒有一個人會不願傾己一生一世交這麼一個朋友的。

好的朋友,可以點綴你的生命,使你體味情感的豐富層次,生活的斑斕色彩,更加生氣蓬勃,使生命更有價值。

要在茫茫的人海中覓到朋友,覓到知己,最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修養和努力,就像要吃果子得先栽果樹一樣。朋友不會自己無緣無故地來找你,也不會無緣無故地就與你成為知已了。

要得到朋友,必須首先使自己成為一個比較容易被人欣賞的人,這種欣賞當然包括容貌、風度。但更重要的是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品質和修養,例如寬廣的胸懷,善解人意等等。

巧詐不如拙誠。“巧詐”是指姑息而表麵掩飾的做法。巧詐乍看之下,好像機靈,但是時間一久,周圍的人反抗的可能性會提高。相反地,“拙誠”是指誠心地做事,行為或許比較愚直,但是會贏得大多數人的心。韓非子認為,與其運用巧妙的方法來欺瞞他人,不如誠心誠意地來對待別人。

現代人好像喜歡運用巧詐,其實,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古今無多大差別。喜歡詐術的人,雖然能一時欺瞞別人,也能獲得利益,但是,久而久之,就一定會露馬腳,失去別人對你的信賴,最終不但獲利不多,反而損失更大。而拙誠的人也許不會一下子就抓住人心,但是時間一久,他的誠意就會逐漸滲入人心,贏得大家的信賴,從而獲得事業成功。真可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巧詐不如拙誠。你怎樣對待朋友,朋友也會怎樣對待你,就像一麵鏡子一樣準確無誤。當你說某某人不行的時候,他對你的感受也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