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濤揮了揮手,令三人入班之後,笑著道:“昨日參戰眾將帥,功勞都不小,待得回宮之後,俱有封賞!”
當下,昨日隨邑眾將齊齊行禮謝恩。觀音菩薩冷眼看著山濤的諸般動作,心思也在不停的轉動著。她覺得,自己是真個太小瞧山濤這個“小師弟”了,昨日,她觀山濤形色,聽其口氣,似有安撫之意,暫時並無引發佛道爭鬥的意思,但現在又當著自己,以及大批嶽府佛門將領的麵,大肆升賞擒拿佛門兩位菩薩的將帥,卻又似乎是在刻意刺激著自己等佛門中人,激化著矛盾。
到得而今,即便是她,也有些看不透山濤到底意欲何為了?觀音菩薩向來自詡為智者,尚智慧不尚武力,法力雖然高深無比,但素來少與人交手,但是平素行事用計,向來無差,即便不勝,亦可保持不敗,今朝不過一敗,駭然發現,自己的信心居然有點不足了。
觀音菩薩雖然向來講究謀定而後動,以使得自己保持不敗之地,但是先前謀而無果之後,一時之間卻是無謀,但是其自然也不能任山濤遂著自己的心意行事,山濤話語甫落,便跨出了班次。
觀音菩薩微微躬身,行禮之後,開口道:“臣——”剛吐出一個字,就行一滯,麵色稍變。心中更是索然一驚,“我什麼時候竟然甘於為臣了?”此時,觀音菩薩才發現,自己的思想,經過方才山濤的封賜與將帥的對答,居然於不知不覺間,被山濤給引走了。
若說之前,觀音菩薩已經對山濤的智慧、權謀手段進行了很高的定位,那麼現在,其對山濤的修為,亦開始正眼審視,將其提到了與自己比肩,甚或更高的地位。因為,其決然不相信,單憑環境的潛移默化,就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影響自己的心神。對於自己的修為,觀音一直都頗為自許。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通天教主所傳七十二部截教真經,可謂是包羅萬象,各種玄門妙訣,詭秘法術都有。在其將七十二部真經混為一爐,修出上玄清光之後,對真經的理解更是一日千裏。
每日雙修之時,都細細體悟,而每次,也總能悟出些東西,雖然有許多,對於現在的山濤來講,根本不需要了,但是山濤也從來沒放棄過,倒也得了許多妙術。今天,他便是施展了其偶然悟得的,太上混常靈寶迷神法。
此法門於戰鬥之時,幾無所用,最擅長於不知不覺間,迷人心神,以此來探知部下的內心,是再也合宜不過,其發動之時,無聲無息,隻要心神有一絲不穩,便可尋隙而入,可謂是防不勝防。
山濤之所以於此時施展此般法門,乃是為了取得對觀音菩薩,這個西天佛門代言人在心理之上的絕對優勢。他雖然不敢肯定昨日的失敗,對觀音菩薩到底影響多少,但是卻深知,如觀音菩薩這般心高氣傲的人物,打擊絕對不會小了。
他在實質上,已然取得了一定的心理優勢,但是山濤明白,這決然不夠,以觀音菩薩那超凡的定力,要不了多久,必然會將之驅除,所以,山濤才營造環境,施展妙術,使出渾身解數擴大這個優勢。
將來再度與觀音菩薩交鋒之時,若能善加利用這種優勢,便可成為決定勝敗的關鍵因素。山濤自己也不能確保自己一定會成功,但這種失敗了,被看穿了,沒有什麼損失,成功了卻獲利良多的手段,山濤自然不會吝嗇用之。
當然,為了保證成功的可能性盡可能大些,山濤還是做了不少的準備。之前的封賜、稟報、跪拜等,都是於昨夜,以心念傳音交代過的。否則,自然用不了這般麻煩。
這種儀式,本就是為了樹立君主權威的,對於任何不能完全超然物外的人,都有一定的影響,神仙也不例外,不過大小而已。
當山濤聽的觀音菩薩開口,吐出的是“臣”字,而非之前的“貧僧”之後,心中立時狂喜,雖然觀音立時一滯,住口,顯然是有所警覺,但是那種潛在的影響,已然開始紮根了。這一刻,山濤知道,自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