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古老的神州大地,有一山脈沉臥於疆域之西,因山中布滿重重疊疊的參天古榕,故世人稱之為西榕峰。
峰之大,橫跨數百裏,峰之高,扶搖雲霄。半腰之上常年重雲蓋日、煙霧繚繞,世人仰視之西榕:唯一片白茫茫然,從不識峰之真顏。
關於西榕峰的傳說,由來已久。
數百年前之某日,盛夏如爐,當空之烈日、似火之驕陽、滾燙之土地,足以將任何一個肉體凡胎,連皮帶骨蒸發掉。
一位四海為家的白須真人途經此處,經已三天三夜顆米未進的他憑著僅有的內功修為,勉強支撐及至峰下。抬頭仰視之,忽見半腰之上有一杏林,黃澄澄的果子隨風起伏,饞得饑腸轆轆的白須真人狂吞口水,於是抖擻精神,上山采杏果腹。
上山之後才發現,杏林,看似近在眼前,實則遠在天邊,一直走到日落西山,杏林始終是可望而不可及。
眼見天色俞沉,周圍漆黑一片,唯空中半邊彎月,潔白柔和,與之相望的北鬥星熠熠生輝。別無他法的白須真人唯有循著北鬥星方向繼續前行。
山間,習習涼風輕柔清爽,滴滴甘露從枝葉間滑落。白須真人仰頭張嘴,甘甜的露珠直灑臉龐,滑入咽喉,流經五髒六腑,頓覺神清氣爽,原本的饑餓與困倦一掃而光。
於是乎,凝神聚氣,運力加速,隻感到腳底生風,身輕如燕,頗有騰雲駕霧之感。
直到月落星沉,天邊發白,白須真人方才停下腳步,立於懸崖邊上,透過白霧凝神東方:隻見朝霞漸紅,旭日初升。遠聞雄雞啼鳴,近聽蛙唱蟬和。恍然間,白須真人靈光閃悟:杏林非杏林,實乃引路明燈,想我年逾古稀,修為尚淺,道行未深,輾轉世間凡塵,奔波大半生而無所建樹,大概隻為今朝踏足西榕峰,緣分之至也。西榕峰,乃上蒼賜我之修煉聖地。
自此,白須真人立足西榕峰,潛心修煉,修為進展一日千裏。
每到中秋月圓之夜,他就乘著月色與夜風下山,到凡塵體察人間疾苦。
有一回,遊走市井的白須真人,偶遇一束發孩童守著父母屍骸,苦苦向路人乞求,為討零丁碎銀,好安葬父母骸骨。然,袖手旁觀者眾多,而,解囊相助者甚少。
白須真人心生憐憫,助孩童下葬父母,再將孩童帶回西榕峰。又見孩童孤苦無依,遂決定收之為徒。
行過拜師之禮,白須真人給孩童取名:西榕求。
拜師禮成當天,白須真人設立門派,名曰“西榕派”,自封“西榕掌門”。
西榕求為西榕掌門之首個入室弟子,繼西榕求之後,西榕掌門先後收了西榕和、西榕順、西榕安、西榕康,並稱“西榕五子”。為天下蒼生祈求和順安康,此乃五子取名之來由。
五子皆為父母雙亡,流落街頭無依無靠的窮苦孩兒。雖身世可憐,卻品性純良、勤奮好學,在西榕掌門的悉心栽培之下,五子日後皆身懷絕技,法力高強,威震八方,此乃後話。
本著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初心,五子在學有所成之後又各自收徒。日久年深,修煉隊伍日益龐大。
待到門徒小有成就到某一階段,五子就會派其外出雲遊四海,一則斬妖除魔、匡扶正義,二則與外界交流技藝,學別家之所長,補自家之所短,曆練一翻再返西榕峰繼續修行。
經去數十年,西榕派在江湖中積累了赫赫戰功。同道中人對其敬畏有加,大魔小妖更是聞風喪膽。
然而樹大招風,在揚名四海之時,也招來其他門派的嫉妒,還有各大邪教妖魔的仇視。
為何西榕派的弟子個個道行高強、法力無邊?百思不得其解之餘,眾門派紛紛前往西榕峰一探究竟。
經多番追根索源仍然雲裏霧裏,唯有草草定論:神奇之處在於西榕峰這塊寶地。此乃盤古開天辟地唯一遺留之處,下接大地,上連蒼穹,聚天地之精華,集日月之靈氣,一峰之上,呈四季氣候,涵十二時令,蒼鬆茵草、蟲鳥和鳴、流水清風無不仙氣盎然。在此修煉得天獨厚,功力日進千裏不足為奇。
於是乎,一傳十,十傳百,西榕峰竟成了正邪兩道,各大門派暗自窺視之地,各門派皆靜候時機,待他人與西榕派發起爭鬥,鬥到兩敗俱傷之時,好坐收漁人之利。
這一天終於不負眾望的來臨了。
發起這起大戰的導火線,是西榕五子之西榕康誅殺黑虎幫主之女——虎妞。
話說當日,西榕康在凡間遊走,偶遇虎妞正將魔爪伸向一孩童之胸膛,欲要取其心髒供其餐食。在即將開膛破腹之際,西榕康以葉代刃出手相救:隻見他袖袍一揚,兩指一回彈,一片葉子從他手中飛出,電光火石直取虎妞命門,虎妞慌忙舉手抵擋,樹葉直插手腕,瞬間血流如注,不得以放開手中孩童。西榕康輕擺手掌,孩童像被隔空抱起,輕輕降落草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