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強阻君王誌(2 / 2)

作為父親,很容易被兒子的某一句話、某一件事給感動到。

被孩子感動的父母,往往都會給出很多不切實際的承諾。

可作為兒子,盡孝不思報,唯做反哺為大孝。

很顯然,趙維琪的往日的孝,是有所圖謀的、不是真正的大孝。

現如今,他又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來。

在道德層麵上,已說明他其實真的不適合做一國之君。

這是肖章心中的想法,也是趙喆改變想法,換由定王趙維桓為太子的真實原因。

“老五啊。”語重心長、歎息隨語,趙喆道:“你認為以你的德行、你的才能。你真的可以撐起大梁的江山社稷嗎?憑你的智慧、你的心智,你能讓萬民過上富足安康的好日子嗎?”

“父皇不給兒臣機會,又怎知兒臣不行?”

依然不忿,趙維琪瞪著趙喆道:“我的武陵莊園、我的黃河大堤,我的長濟通渠、我的隴右流民莊。哪一樣不是為國為民,哪一樣不能與老四的那些事相比?隻是父皇您不信兒臣,不肯給兒臣機會。”

豫王也是有一些本事的。

在武陵他用五年的時間傾注心血,創建出了一座容納了萬戶流民的大莊園。

生活在那座莊園裏人,在其開明、低稅賦的政策扶持下,確實是人人豐衣足食,過上了小康的日子。

六年前,豫王奉命督建黃河長堤。

抓貪官、斬汙吏,厚待河工、廣納人才。

群策群力、集思廣益。

他確實為大梁京城,打造出了一條可以防患百年大水的長堤。

讓京城四百萬百姓,不用每逢春秋、就擔心會被洪水侵擾家園。

為了讓黃河沿岸,西起長安、東至濟陽的農戶,不再為旱季灌溉發愁。

四年前,趙維琪倡議與主導之下。

由朝廷撥款,與沿河各地巨賈捐資,由趙維琪親力籌措到了一筆龐大的資金。

以那些資金作為基礎,趙維琪沿著黃河雇勞工、建灌渠,讓三百多萬沿河農人不再為引水灌溉發愁。

至今,在沿河許多地方,仍然將那長濟渠稱為“豫王渠”或“五王渠”。

有了武陵莊園的成功範例。

當前年河東發生蝗災、去年冀州發生洪災後。

這位豫王在隴右秦州城外,又自籌資金、購田買山,創建了第二座流民莊。

如今,那裏先於朝廷,已經收納了一萬三千戶災民。

不但讓災民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

豫王還每月從王府撥錢、調糧,讓那些災民先能吃上一口飽飯。

豫王趙維琪是幹才,是有仁德心的幹才。

但是,想要成為一國之君,不是隻有幹才就能勝任的。

“咳!老五啊!”

再次長歎,趙喆道:“你的仁德朕是知道的,可是也是你的仁德心甚於大業心,朕才不敢、不能把江山社稷傳給你。因為你沒有老四、老七、老九和老十四那樣的遠大抱負,對胡狄也想懷柔仁治,隻會讓我大梁社稷毀於一旦。”

https://www.biqiuge8.com/book/34364399/646938274.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