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皇城司可裝不下那尊“大神”(1 / 2)

關乎國本的事兒,老皇上沒說。

這讓定王、陳嶽倫和龔樹銘,以及一直垂首站在龍榻旁,默不作聲的崔臣不由得齊齊盯住了老皇帝。

果然,再次做過一番思考。

老皇帝才再次開口,正色說道:“石炭礦場免稅賦不可行,京東漕運碼頭給他經管權可以給他,但收益上必須上朝再議。”

河東南路的礦場,中山郡王的礦場,產權不屬於肖章。

漕運的收入,一直是大梁的重要經濟來源。

與漕運有關的有司,既有戶部、工部,亦有漕運總督、京兆府和沿運河各路府縣的衙門。

可以說,一個漕運,牽扯著自京城至江南、大半個國家的經濟命脈。

如果肖章開了個頭,將漕運收益私有化。

那麼恐怕朝野上下,會再次鬧一次地震。

這一波地震的核心肖章,將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群起攻之的目標。

老皇帝不明說。

陳嶽倫、定王,甚至是龔樹銘,皆能想明白其中的利害。

“陛下,您是想要盡量滿足那小子,還要保護那廝,對嗎?”

知其實利害,一直未開口的崔臣,終於第一次開了口。

點了點頭,老皇帝道:“不錯,那廝雖然商人思維極重,提的這些要求有些過分。可是正如你所預料,我強辟他入朝為官,這就是必然的副作用。一切因我而起,我必須盡量滿足他,同時、要盡量保護好他。”

朝野皆言說,當今這位聖上,他是個昏君。

這位老皇帝做的許多事,確實也像極了昏君。

但在崔臣、在陳嶽倫和龔樹銘,尤其是在定王的心裏。

眼前這位垂垂老矣的聖上,其實是一位仁德之君。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決定了每個人的性格。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決定其行事風格迥異。

當今這位聖上,雖生在皇家,卻是長在鄉野。

自幼隨生母一起,被趕到魯地千州就藩,朝夕在貧寒中度過。

從小,他便是皇家內鬥的犧牲品。

遭盡了白眼,吃盡了苦頭。

那一切的經曆,讓他養成了遇事三思後行、謹言慎行。

讓他養成了遇人總是先做揣測,先去各種猜疑的性格。

然而,每一個看似強大、看似凶殘或是昏聵的人。

其內心深處,其實都有著一麵明鏡。

通過那麵鏡子,他會看清這個世界的人、物、事。

通過那麵鏡子,他也會看清楚自己的心、智、念。

老皇帝的本性純良,天性仁厚。

那是當初他得以聚八方英傑,招募團隊、為其所用的根本。

也是他能夠在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最終登上皇位的根本。

亦是因知其仁德,陳嶽倫、龔樹銘這些人,才會對他死心塌地、忠誠不移。

知道老皇帝在保護肖章,定王心底先是一陣欣慰。

“父皇,您既要保護肖元敬,兒臣有一個提議。”

再行執禮,定王將老皇帝目光吸引了過來。

“說,你有什麼提議,盡管說出來。”看著定王,老皇帝問道。

微微抬頭,看了看老皇帝,定王道:“準其去那終南山中,另建軍器監。將其直接納入皇城司製下,由您親自督管、調用。”

“殿下,此事萬萬不可行。”一聽這話,站在邊上的崔臣急聲道:“陛下,皇城司可裝不下那尊‘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