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六年,雒陽。
九月,殘陽如火,清風徐徐,火紅的天空映照在巍峨雄偉的宮殿群上猶如披上一層金色紗衣,將之襯托的古老而又蕭瑟、厚重。街道上的人群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顯得熱鬧非凡,倒也不失一國之都!
“閃開!”
此時,隨著一聲大吼,街道上的人群瞟見來人,迅速向兩側分立,隻見一位身穿甲胄,蓬頭汙洉,一身血跡的將士快馬飛馳而來,其方向直奔雒陽皇宮而去。
“雁門四百裏加急!”
“雁門四百裏加急!”
“雁門四百裏加急!”
皇宮守城士兵見來人渾身血跡斑斑,滿頭汙垢,且背後插一三色令旗,滿臉焦急之色,當即開門通行。
北宮,德陽殿。
當今大漢天子劉宏一襲黑色冕服,頭戴十二旒冠冕,早已坐在朝堂之上,文武群臣跪坐左右兩列。四百裏加急信件已經不是什麼小事,再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便召集文武群臣上朝議事!
待眾人全部到位後,劉宏示意張讓一眼,後者心領神會朝殿外呼道。
“宣雁門信使覲見!”
得到傳喚後,雁門信使大步進入殿內,走到中央對著劉宏當即跪拜。
“陛下,檀石槐命中、東二部鮮卑聯合出兵二十四萬大軍,分兩路進軍直逼我雁門,如今雁門關告急,故此,皇甫太守特派卑職以四百裏加急通報陛下,特請陛下能夠派兵增援。”
說話之時,張讓已將文書接過交予劉宏。看著信中所述,劉宏眉頭緊皺,下方群臣竊竊私語,鮮卑二十多萬大軍南下雁門,顯然並非之前打秋風那麼簡單。
信使話音剛落,便有大臣走出隊列。
“陛下,胡人屢犯我大漢邊境,致使我大漢百姓民不聊生,而如今又大舉興兵二十多大軍犯我漢朝,實在是欺人太甚,無論如何,我等應當出兵增援雁門。”
“何況,雁門又是抵擋鮮卑人的重要關隘,若有閃失,那鮮卑人的騎兵便可暢通無阻,一路直下中原。
“所以,特請陛下出兵增援。”
隻見說話之人身穿紅色朝服,手持象牙笏,鄂下一縷山羊須,語氣鏗鏘有力、殺氣凜然,身上一股若有若有的煞氣散出,顯然是一位久經戰場之人。
而隨著此人話音剛落,又一位官員走出對列。
“陛下,臣讚同段太尉之言,鮮卑蠻夷之輩,不服教化,屢屢犯我大漢邊境,該當出兵增援雁門。”
看著下方進言二人,劉宏微微點頭,開口言道:“既然段太尉和劉大鴻臚意見一致,那爾等認為該派何人領兵前往增援?”
“去月,朕曾派夏育、田宴、臧旻三人各領精騎萬餘人前往征討鮮卑,可最後的結果......三萬精騎,回來者不足百人。”
劉宏神色冷冽掃視著下方群臣。
“如今再派兵馬前往,是繼續派人送死乎?”
群臣聞之,默然不語,互相巡視之。
少頃,議郎楊彪手持象牙笏走出席,對劉宏躬身言道。
“陛下,夏育、田宴、臧旻三人皆是大意所致,此次臣舉薦三人,定可一舉大敗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