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大姐頭英子(2 / 2)

以前他身上沒多少錢,所以他買的都是紅薯土豆棒子麵等粗糧而且往往一買就是兩三百斤,圖的無非量大便宜。

即便如此,麵對育嬰堂兩百多嗷嗷待哺的孩子,這點糧食也最多隻夠吃上三天。

隆皇在世的時候,育嬰堂經費還算寬綽,裏麵的孩子可以撫養到十二歲。

但到了今朝,一旦超過十歲還沒人要,就會被趕出育嬰堂。

殘酷嗎?確實很殘酷!

然而更殘酷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家選擇將棄嬰扔到育嬰堂大門口。

隻問一句,你養還是不養?

育嬰堂經費有限,最多養活不超過三百個孩子,再多就養不起了。

說來讓人很是心酸!

剛才那小蘿卜頭為什麼不呆在育嬰堂裏,反而頂著刺骨寒風,窩在石墩子底下。

有人可能猜出來了。

沒錯,他就是在監視著大門口,防備著有人往這裏扔孩子。

育嬰堂是由真武大帝廟改建,裏麵建築分布和道觀差不多。

它分前後兩重院落。前院東西兩邊是側殿和廂房,最北麵坐落著真武大殿。後院是原先道士們居住和會客的地方。

現在,前院建築全被改建成了九間大通鋪。每間都有二三十個孩子睡在裏麵,年齡從二歲到九歲不等。

育嬰堂後院成了管事雜役火頭,婆子等人居住的地方。吃水井夥房廁所也都建在這裏。

此外,後院還改建了一間特殊的屋子叫嬰兒房,又找了兩個失孤的婦人,專門照顧一歲以下的嬰幼兒。

“武哥來了!”

“武哥來了,帶著好吃的點心!”

韓宣武一進大門,就見小蘿卜頭滿臉興奮,一邊不停大聲嚷嚷著,一邊小跑著一間大通鋪裏出來,接著又一頭紮進另一座房子。

這時候,九間大通鋪裏的孩子們一聽見武爺帶好吃的來了,馬上激動的從鋪上被窩裏鑽出來,光著腳丫子都跑了出去。

不一會兒,一群穿的破破爛爛,黑黃枯瘦的“小蘿卜頭”們,全都彙聚到大院裏,把韓宣武圍的滿滿登登。

韓宣武環視四周,沒發現要找的人,於是看向旁邊個子最高的女孩,問道:“英子,虎頭哪裏去了?”

英子回答道:“武爺,虎頭帶著拐腿兔嘴他們出去送福了。”

韓宣武聽完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送福”說起來好聽,其實就是討飯。

領頭的帶著幾個殘疾孩子到人家門口,對著人跪下磕頭,同時說些吉祥話。

有些善心的人家看著他們可憐,便會施舍一些飯菜,有時也會給幾文銅錢。

韓宣武又說道:“嗯,我這回帶了一些幹果點心。你找幾個人來,把它們分下去吧!盡量平均分。

另外,以後叫我武哥,武爺二字不好聽!”

英子默默點頭應道:知道了,武哥!我馬上安排。”

英子是育嬰堂裏的大姐頭,也就是女童裏的頭。而虎頭則是男孩中的帶頭大哥。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衝突,而衝突總會導致出現不同階級。

育嬰堂不是天堂,當然也不例外。

相反,有時候為了一口吃的,孩子爭得極為厲害,往往打的頭破血流。

於是為了方便管理,育嬰堂曆代管事便默許了大姐和大哥的存在。而曆代孩子頭都有一個特權,便是允許兩人在這裏待到十三歲。

英子今年十二歲,長相平凡,身材也極瘦,看上去一吹就倒。

韓宣武卻知道英子人很聰明,性格也十分堅韌。最重要的是手腕高明,很早就收服了所有女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