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天道不仁,我自改之(1 / 2)

隆皇末年,保定一戶窮苦人家裏一個嬰兒呱呱落地。

在一間簡陋的茅草屋裏,一個衣衫襤褸的老頭,念叨著:“希望孩子以後不會挨餓,小名就叫飽兒,大名讓算命先生起了,叫楊根生,賤命好養活。”

時光流逝,嬰兒慢慢會爬了,轉眼間又跑的飛快。

“飽兒,跑慢點!娘快攆不上了。”

鄉間黃土小道上,一個老嫗遙遙喊著,十幾步外那個光屁股的小黑猴子。

“娘,快點!王大善人今天在五裏鋪施粥,去晚了就趕不上了。”

三四歲大的飽兒正是天真無邪的年紀,渾然不知家裏剩下的幾畝地,因為還不起高利貸,被王大善人搶走,拿去抵利息了。

然而那天是飽兒吃的最飽的一天,也是他純真童年的結束。

一天之後,家裏賣了宅院,搬去了外地,從此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三年後,母親因病去世,那年楊根生七歲。

一年後,大姐嫁給了一個寡夫。大妹被人抱走,楊根生苦苦哀求,卻始終拗不過爹的鐵石心腸。

又過了五年,他爹在扛活時不慎折斷了腰,癱了。楊根生小小年紀隻得將家中重擔扛起來,養活他爹和九歲的妹妹。

三個月後,他爹割腕自殺,隻因不願拖累兒子。

自那天後,楊根生真正的長大了。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楊根生獨自將妹妹養大,又給她找了一個好人家嫁了過去。而他則租種了二十畝薄田,磕磕巴巴的過著日子。

五年後,他也成家了,

三年後,鹹皇八年,他兒子出生了,就像是一個輪回,他給兒子取名狗兒,賤名好養活。

他媳婦在狗兒四歲時,就因難產而死,一屍兩命。他成了寡夫,獨自一個人拉扯著狗兒。

轉眼間,狗兒長大了,而楊根生也年過五旬,他腰也彎了腿也不利索了,老的簡直跟他爹一模一樣。

這年大齋朝北方遇上了十年一遇的大蝗災,地裏麵顆粒無收,偏偏朝廷不僅不減免田賦勞役,反而加收了一兩保國捐。

聽說是朝廷在南方和洋人打仗,吃了大虧,被逼著簽了什麼賠款割地的協議。

朝廷裏沒錢了,上頭催繳的緊,縣太爺沒辦法,隻得從老百姓牙縫裏搶食吃。

自古衙差比豺狼虎豹還狠,為完成繳稅任務,站籠打板子陰陽箍等刑罰輪番上陣。

到最後,楊根生所在莊子有大半人家被逼得傾家蕩產,他家當然也不例外。

但凡有口飯吃,沒誰願意背井離鄉。

幾天後,淪落為流民的楊根生父子跟著一大幫流民,一路乞討外加小偷小摸,勉強餓不死,最後撐著一口氣進了京師。

一個月後,楊根生為保護兒子,被人生生打死。而他的兒子狗兒因強搶他人財物,關進了順天府大牢生死未知。

看完楊根生淒苦的一生,韓宣武心思雜陳,有人說幸福的生活十分相似,而悲劇的人生各有各的悲傷和苦痛。

人世間的悲慘之事實在太多太多,即使是神仙佛祖出手,也難以拯救眾生苦難。

假如有誰可以救苦救生,哪怕減少人間一成的苦難,那人便可在人間立地成聖。

在韓宣武的心中也就前世開國的那幾位和改革開放的中宗稱得上“聖賢”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