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明洲。
九雲山,瑞雲峰。
張寰自入定中醒來,長長吐出一口濁氣,隨著他將法力一點點收歸丹田氣府,頭頂那一片如霜似雪的清亮靈光徐徐波蕩,隨即也緩緩沒入天靈。
閉關近一月,他終於將經脈竅穴中的內氣完全煉化成了自身法力,不用再擔心脈象潰散,跌落凡塵,總算能把一直提著的心放下了。
這靜室內陳設極為簡陋,除去身下一隻蒲團,還有一張桌案,案上擺著一隻金鍾,一隻蓮花銅爐,爐中點著寧神清香,正冒出嫋嫋輕煙,四壁上連個裝點飾物也沒有。
張寰手中掐一個法訣,隻見一股清澈水流自掌心冒出,一直攀起尺許高,再淩空一繞,就化作一麵明亮水鏡。
他不由得心中一動,這水鏡術雖然隻是最粗淺的法術,但是往昔他想要施展非得運氣數息才行,如今竟然能隨心而發,道書上說唯有開得仙脈,煉出法力,才算踏入道途,果然不虛。
他看著鏡中那張麵孔,劍眉入鬢,目如燦星,相貌本就不凡,開脈之後已是修道中人,又添了一分出塵之意,更顯得清朗俊逸,非同俗流,即便張寰自己也忍不住感歎,當真是一副好皮囊!
隨即他又搖頭,前身入道五載,日夜苦修不輟,一朝開脈,卻隻是下品月象,可見好皮囊對於修行是沒有作用的。
一月前,九雲山上天墜流星,當時這具軀殼原主開脈功成,剛從玉華靈池中出來就撿了一塊從天而降的玉玦,回到洞府後還沒來得及一窺究竟就莫名斃命。
而原本在末日中掙紮求存八年之久,因為與另外一群幸存者爭奪物資而意外身死的張寰,卻得以借這具同名同姓的肉身重活了一世。
張寰,登明郡泗北縣人氏,為登明張氏旁係族人,因身具修道資質,長樂五年上九雲山修行,得傳道書《霜淩秘冊》,後因修行勤勉,又得天書閣長老傳授《清平玉章》,長樂十年開脈破關,脈象為下上品月象。
登明張氏族門勢力龐大,整個登明郡都是其一家之地,平日裏見不到半個外姓修士,而且附近的宿河,揚周,澄水三郡,也有許多張氏扶持起來的附庸勢力。
張氏如此龐然大物,族中功法神通,丹藥法寶不知凡幾,然而這些全都被六支嫡脈牢牢掌控著。尤其是上乘道書,即便是嫡脈族人也不會輕易傳授,更休說旁係了。
而且張氏族規有定,旁係族人隻能在九雲山修煉五載,到時不管你修為如何,都要去執事殿接一項職務,下山去為嫡脈經營產業,搜羅奇珍寶材。
再過半月,張寰就要跟隨族中長老去往蘭舟城,如果未曾開脈,多半會被安排成一個雜役,到時候俗務纏身,休想再有多餘精力修行。
正是這個原因,讓他前身當初不顧清平玉章還未修煉圓滿就倉促開脈,若如不然隻需再有半載就能將這門道書煉成,至少有四成把握可以得一中品脈象。
雖然族中評鑒看過他脈象之後,在金冊上記的評價是下上品,但是下品終究隻是下品而已,族中是不會給與太多支持的,需要用什麼丹藥法寶都得靠自己尋覓。
經曆過前生那天災頻發,人禍不斷的末世,張寰深刻知道凡人的無力和渺小,所以他自從來到此世,求道長生之心就無比熾熱堅定,即便脈象隻是下品,哪怕注定大道難期,他也不會動搖分毫。
想要維持修行,張寰就要設法學得一技之長,諸多外道中,他最為屬意符法,不但入門較為容易,而且煉出的符籙不愁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