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早上下了一趟小雨後,到中午就是秋老虎般的大太陽,熱得很。在饒名揚店裏吃綠豆粉的幾個客人,都打開了風扇吹著。
就在這時,一個戴著草帽、穿著土氣、鞋子上還帶著泥土的大娘出現在了饒名揚的店門口。
隻見她手裏提著一把竹篾藤圈,每個藤圈上穿著五六個菇頭還沒散開的灰色蘑菇。
大娘提著一把藤圈,在門口晃了兩下,喊道:“三把菇,三把菇,新鮮的三把菇,有人要麼?”
“三把菇?”
幾個正在吃綠豆粉的食客聽到這個詞,頓時雙眼發亮,抬起頭,往大娘手上仔細一看,果然是菌中之王——三把菇。
幾個人綠豆粉都不吃了,立即放下碗筷,全部一擁而上,詢問價格去了。
三把菇,學名叫雞樅菌,又有傘把菇、三八菇、三壩菇、雞絲肉菌等名稱,饒名揚老家湄譚這裏都是叫的三把菇。
這種野生菌肉厚肥碩、質細絲白、味道鮮香醇厚,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核黃酸等物質。能預防腸癌、降低血壓、增強食欲、健脾益氣、增加人體抵抗力,是一種特別稀少珍貴的野生食用菌。
無論炒、炸、煎、燜、烤,三把菇的味道都特別鮮香、脆嫩、滑爽。如果用來熬三把菇雞湯,更是鮮香撲鼻、沁人心肺,因此被視為山野奇珍、菌中之王。
但是,三把菇的生長環境極為苛刻,目前隻有中國西南和東南的少部分山區,在每年的7—9月份出產。而且,必須是玉米地或草叢裏有螞蟻窩的地方,雨過天晴之後,才有可能生長出三把菇。
並且,三把菇的存在時間也很短。
菇頭冒出地麵後,幾個小時就會開盤長散,一天不到就會熟透壞掉。如果沒有極大的運氣,是無法遇到三把菇的。
有很多人雖然遇到了,卻是已經成熟過頭,壞掉不能吃了的三把菇!
這種野生菌神奇的地方還在於,隻要遇到一簇,一般都有二三十朵。然後,仔細再找找,在附近幾十米之內或許還能找到另外兩簇,三簇的總數一般在50—100朵之間。
這也是三把菇的名稱由來,意指這種蘑菇隻要出現,基本上就是三把。
三把菇的美味和稀有,注定了它昂貴的價格。湄譚最近兩年的三把菇,幾乎都在20元一朵,或者四五百元一斤的價位上。
夏末初秋在山上幹活的農民,運氣好隻要撿到一次三把菇,就是幾百上千塊的收入,跟地上撿錢沒什麼差別。
如果運氣逆天,多撿幾次,而且數量大的話,這兩三個月撿三把菇收入上萬都是有可能的。
不過,能撿到三把菇的人很少很少。大多數人別說親自撿到三把菇了,連看都沒看到、買也沒買到過。
如此美味和昂貴的山珍,科學家們自然不會熟視無睹,也曾試圖進行人工栽培。
但是,三把菇生長所需的條件太苛刻了,目前,農業科學家都還沒研究出人工栽培三把菇的技術。
所以,市麵上出現的三把菇,百分之百全部是天然的野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