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記得好像在哪裏看過,說是竹米香氣大,營養高,會養活很多的鳥兒、老鼠甚至蝗蟲,是災害迅速擴散的原因之一。
不管對還是不對,死馬當做活馬醫,香菱決定立即組織人力,開始滅竹花、摘竹米,以遏製鳥鼠等害蟲的加速繁殖。
香菱把想法告訴了淩卿玥,淩卿玥也立即組織軍隊加入這場滅竹花、采竹米戰鬥。
香菱又找到了褚裏正,讓他聯係臨安縣所有村的裏正,組織一盡可以團結的村民開始滅竹花、采竹米。
奮戰了三天,臨安縣山裏的竹林竹花剛滅了幾大片,外縣便傳來了噩耗,說是周邊的五個縣開始蝗蟲泛濫,土地絕收,開始向非山區的縣蔓延了,這樣發展下去,整個江北,大齊的一半收成將毀於一旦。
百姓中已經有人傳謠,說不僅有蝗災,山裏動物少了吃的,會引發獸潮,天譴要來了。
有一個帶頭傳謠的,立刻就有第二個附和,第三個尾隨......
慢慢的,逃跑的負麵情緒大大戰勝了抗擊蝗災的正麵情緒,臨安縣也開始飄搖。
這一天,香菱正在裏正家談論如何應對蝗蟲。
三柱突然衝進屋來,對褚裏正道:“爹,大事不好了,村民把咱家給圍起來了。”
褚裏正驚得“蹭”的一下站起身來道:“不是讓他們去滅竹米嗎?圍咱家幹啥?”
三柱解釋道:“爹,不是咱村的,是外村的,說是要找您談點事兒。”
“他們找我?”褚裏正一臉憂心的看了一眼香菱,直覺告訴他,這件事肯定與香菱家簽訂的黃豆契約有關。
褚裏正對香菱道:“香菱,我是契約的中間人,我先出麵斡旋一下,你直接麵對他們不好。”
香菱點了點頭,便先跟羅氏坐在屋裏聽外麵的動靜。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褚裏正終於回了屋。
嗓子眼兒都快冒煙了,一口氣喝了一大壺水。
喝完水,才像緩過一口氣似的破口大罵道:“這幫沒良心的,去年種黃豆掙大錢了沒說啥,今年眼看著蝗蟲過境、顆粒無收,便來訛香菱的錢,真是太不要臉了。”
羅氏詫異道:“訛啥錢?香菱跟大家夥兒簽訂的是黃豆回收,又不是豆苗回收,訛錢也不嫌臊得慌?!”
褚裏正歎了口氣道:“肯定是想逃難唄,看咱臨安縣豆田還沒泛濫蝗蟲,便想賣給香菱,說得好聽,隻要給一半的錢就成,哪怕到秋豐收了,他們也不反悔,好像香菱占了便宜似的!他們也不想想,蝗蟲馬上就過來了,香菱根本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香菱沉吟道:“我寧可出錢幫他們出錢抗蝗災,也不願出錢買田地,但凡出一文錢,都會助長他們離鄉的勢頭。”
香菱不是心疼錢、心腸壞,而是在《大齊年鑒》裏看過這樣一件事。
幾十年前,大齊幾個州郡同時發生大災,田地顆粒不收,災民直逼京城所在的安北郡,為了遣返村民,免得擾亂京城,造成動蕩,當時朝廷實施了區域分治。
說白了,就是所有災民必須回到屬地認領賑災糧。
災民離鄉、再返鄉,這一路奔波,病死、餓死、紛爭而死的不計其數。
與其這樣,還不如老實呆在家裏抗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