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李斯(2 / 2)

“談不上了解,隻是聽聞過老將軍當年的一件趣事,一件讓應侯範睢也跟唬住的事。”

就在鍾憑和鷹空小聲對話的時候,護送兩人的士卒大聲喊道:

“兩位,前方便是距離函穀關最近的一個關驛,我們將軍給了兩位通行的文書,但是想要入關還需‘傳’才行,不然兩位剛進函穀關,寸步難行呐。”

鍾憑和鷹空雖然聽說了秦國對於戶籍的嚴格控製,但是此時也未免有些好奇。

那一伍秦兵已經回去複命,前麵再行不久便是函穀關了,既然蒙驁開具了兩人可在驛站歇息的文書,兩人倒是免受露宿荒野之苦了。

不然以秦國嚴格的法律管製,到了晚上,如果沒有可以證明你自己身份的“傳”,“驗”等,秦國所有逆旅(旅館)都不敢接待你,甚至會直接將你送至官府。

如果查出逆旅內有舍人(當年秦法的製定者商鞅也以自己的親身經曆,證明了自己製定律法的執行力。

鍾憑和鷹空進入關驛之後,發現此時在自己前麵已經來了一人。

將馬匹栓在桑樹之上,鍾憑跟早自己先來的一人四目相對觀察了一會之後,那人率先開口說道:

“能在這小小的關驛中相遇,也是有緣,楚國上蔡人李斯,敢問先生可是也要入秦?”

鍾憑見此人言語之間頗為得體,自己自然也不能失了人家的麵子,也趕緊作揖說道:

“魏雲夢人,鍾憑,先生所言不差,正是要入秦。”

聽到鍾憑說完之後,李斯將目光看向鷹空,鷹空稍微落後了鍾憑半步,這位叫李斯的人還是沒有忽略這位鍾憑的“隨從”可見其涵養到家。

看到李斯看過來的目光,鷹空也行了一俠士之禮,微笑著說道:

“先生的弟子鷹空,衛國人。”

這倒是令李斯驚訝了,眼前這位年紀明顯比自己年少的年輕人,竟然都收了弟子,這讓李斯對鍾憑的態度更為禮敬,畢竟隻是態度上麵的一個表現。

對於追求實效而不求虛名的法家之士來說,以微不足道的付出或者一份善緣,怎麼看都是一個穩賺的買賣。

“先生從何處來?”

鍾憑跟李斯一同向關驛內走去,鍾憑辦側著身子對李斯問了一句。

“從齊國來,為名為利而入秦,俗人一個呐。”

鍾憑聽到李斯的話,朗聲笑道:

“先生當真是言語幽默,先生入秦想必是身懷屠龍之術,何必過謙。”

“哦?先生如此說來也是身懷屠龍術咯?”

鍾憑沒想到此人思維如此敏捷,直接從自己的話語中給了一個小小的反擊,這讓鍾憑對此人來了幾分興趣。

“你我能在此地相遇,便是緣分,既然都是為秦而來,不若你我和鷹空三人共飲一杯何如?今後到了秦國,人生地不熟的,也能有個照應!”

“求之不得!”

如果您覺得《秦術》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32/32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