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2)

古人講究食不言寢不語,以示好家教。

這頓飯吃到最後,寧家的女人們先後放下碗筷了,唯獨剩下寧豔殊,和父親兄弟一起吃著。

在眾人或驚訝或奇怪的眼光中,寧豔殊神色自若地讓丫環添了第三碗飯。

寧豔殊知道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原主雖然看寧芷殊不順眼,卻打心底裏羨慕她那弱柳扶風般的纖纖氣質,常在細致之處模仿她。比如寧芷殊每頓飯進的都不會超過一碗飯,那原主就頓頓隻吃大半碗飯。

而母親徐氏為保持體型,每頓飯吃的也並不多。所以原主一直不知道自己吃那麼少是不正常的,最初的時候還常常因為餓肚子以為自己食量大而羞愧。

因為有寧芷殊在,眾人也不知道寧豔殊竟然都吃不飽。

可是俗話說,半大小子,餓死老子。雖然女孩子沒有男孩子那麼能吃,但在長身體的時候,胃口也是不小的。

原主這樣整,以致本來很健康的胃,由於她長期的自虐,都萎縮了。也是寧豔殊穿過來後,養了一個月,胃口才回複過來。

知道了眾人眼神怪異的原因,但寧豔殊不打算為別人的目光而委屈自己。

若是連飯都吃不飽,她覺得她一定會抓狂的。寧豔殊是那種從來都不會虧待自己的主,尤其是在吃和穿的方麵,隻要在能力範圍內,這兩方麵的需求都會最先被滿足。

何況這具身體正是發育的時候,她可不想繼續原主的愚蠢。

如果連個飯都吃不飽,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鎮定自若地接過奴才們遞過來的飯碗,寧豔殊慢悠悠地吃了起來。

本來古代的碗就小,兩碗的量才比得上她在現代一碗的量,

現在三碗的量,剛好夠飽。

吃好的幾人移至一旁,由下人上了茶。寧芷殊手端著茶,低垂著眉,兀自沉思著。

用了飯,然後又說了明天迎接寧妃時該注意的事後,寧瀚清徑自去了書房,而其他人,則各找各媽。

話是這麼說,其實剩下的人也就分成了兩拔,一波隨著徐氏去了主院,剩下的,則隨著齊氏回了她的院子。

到分岔路口,寧豔殊最後看了一眼跟在齊氏身後的寧修南、寧芷殊,再想到明天歸來省親的寧妃,不由得搖頭不已。

整個寧府中,徐氏與齊姨娘可以說得上是齊頭並進了。

徐氏這邊生了五個孩子,齊氏那邊也不甘示弱地生了三個。

齊氏那邊雖然在數目上差了點,不止有個兒子傍身,還有個做妃子的女兒,小女兒寧芷殊也頗得寧父的心,做姨娘的日子不要太舒坦。

而徐氏這邊呢,男孩就不說了。

因為男孩是用來頂門立戶的,不管是嫡是庶,一向都得寧父的看重。

可徐氏所生的女兒裏,除了寧楹殊這個小女兒因為可愛頗得了些父愛外,已嫁的大姐寧懋殊和自己是不入寧父的眼的。

與齊氏那邊比,堪堪持平吧。

不怪徐氏在寧楹殊和寧豔殊中,更偏向寧楹殊了,因為寧豔殊隻會給她帶來麻煩與惹來丈夫的責備。

也難怪寧豔殊要搖頭了,她這名義上的娘也真是笨得可以,明知齊姨娘是她那便宜爹的表妹,情分非比尋常,嫁進來後還不小心提防,怎麼就讓她成了氣候?弄成了如今兩頭大的局麵。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什麼都想著自己親自上陣,那是不行的。

若是按她的想法,在齊姨娘抬入寧府的時候,就主動給她爹納幾房各有特色的小妾,分掉齊姨娘的寵,淡化她爹對齊姨娘的情分。

而那些小妾就不足為慮了,隻要拿捏住這些小妾的賣身契,量她們也翻不出大浪來。

若是早這麼做了,那麼局麵一定比現在好多了。百花齊放總比一枝獨秀來得好。

可惜她娘並沒有這麼做,估計當初新婚燕爾,她那便宜娘也不想她爹納妾吧。